English

“信息化田园”的无限魅力

2009-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八月的南国水乡,炎炎烈日阻挡不住满载鱼虾果蔬的车来船往,盛夏酷暑难以掩饰“移动信息化”给乡村百姓带来的喜悦心情。连日来,记者沿着中国移动珠海公司农村信息化专家和华南农业大学农村信息化课题组教授们的足迹,走进珠江口西岸的广阔田野和乡村农户,一路领略了今日农村“信息化田园”的无限魅力。

“信息化示范村”如雨后春笋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唯有珠海西部的斗门区至今依然保留着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生产方式和致富主渠道的新农村面貌。所不同的是,现代化种养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已成为承载珠海生态农业腾飞的翅膀。

从2006年中国移动斗门分公司扶持创建的第一个信息化示范村泥湾村以来的三年中,由于移动公司开发推广了一套“村务管理系统”、“经销商管理系统”和“水质监控系统”,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企联动、市场主体、整合资源、互利共赢”的农村移动信息化模式,“信息化示范村”建设在珠海西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截至今年8月,在已建成的47个信息化示范村中,80%以上的农民都能熟练地通过村务网信息平台,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和收发各种农村实用信息。

在斗门区最偏远的虾山村,一面户外电子显示屏正对着村头老榕树下乘凉的乡亲,2平方米的电子界面上,清晰地播发着当天预防台风“天鹅”袭击、供电所临时停电通知、政府对村民购买农机具实行财政补贴等政策信息。虾山村村委会主任吴启福对记者说,信息化等于给农民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大到表决村“两委”换届选举、村集体鱼塘发包、年终分红方案和基建项目表决,小到生产技术服务、村民互帮互助等等,由移动公司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而提供的信息服务和村里的信息服务站建设真正成为乡亲们离不开的惠民工程。

养兔专业户网上“呼风唤雨”

记者走进冲口村支书李锦灿家的大成养兔场时,恰是烈日似火的正中午,而这里的一排排兔房禽舍里却透着阵阵清凉,汇聚世界各地珍贵兔种的数万只兔子正享受着自动化恒温控制带来的舒适。

来自山东省养兔学会的陈怀富师傅对记者说,他的老板李锦灿从去年7月以来,就是凭借“经销商管理系统”,始终做到了产销两旺,进退自如。如今已有全国各地300多个固定客户常年与他们实行产业对接和信息共享,几十家农业院校畜牧专业和各地养兔学会,通过网络与他们开展技术合作和品牌认证。在大成养兔场的产业链条上,从饲料配方到疾病预防,从兔种培育到幼兔供应,从鲜兔批发到肉兔销售和兔毛加工等,都能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做到客户资源呼之即来,挥之而去,而价格浮动能及时与全国同类市场同呼吸,共进退。虽然养殖场的员工还不足10人,而去年的养兔产值就达400多万元,净利润100多万元。

“一台电脑一个网是我最敏感的中枢神经,一个手机两个卡是我最贴心的移动办公室。有了这样的农村信息化平台,咱乡村泥腿子也能干成大事业!”李锦灿一边指挥他的三台大货车向外地运送大宗鲜活兔产品,一边指导他的员工严格按照网上专家系统的指点,在喂兔饲料中配制中草药。李锦灿自豪地说,信息化在农村还是各种致富知识、专业技能和急需资源的宝库,只要善于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就算踏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水产专业镇如此“指点江山”

一幅伸缩自如的彩色卫星影像图上标明了方圆数百平方公里万口鱼塘虾池的准确位置,移动鼠标点击任何一个区点,便通过远距离水域水质在线采集系统,马上显示出其中任何一口鱼塘虾池的所属村组、承包人、面积大小、水质环境、水温变化、饲料成分以及周边的水系、道路、建筑等全部关联信息,操作者再启动同一信息平台上的水产专家系统和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库就会显示出若干种供用户参考实施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端坐电脑前的白蕉镇党委委员任耀浩就是凭着这个水产电子地图和连通每村信息服务站接受终端,对全镇泱泱7万多亩鱼塘虾池指点江山、发号施令。

斗门区农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黄锦忠告诉记者,他们协会的730个会员单位,都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来调节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和消除产供销短板环节的。如水产养殖大户陈厚添去年以来培育的5000万尾笋壳鱼苗,就是从网上接受了来自上海、浙江等地客户的鱼苗订单,而实现了孵化场鱼苗批量销售的零库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