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艺术剧院只是10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一个代表,传统体制下“机制僵化、人员老化、设备退化”的这些单位,成为文化市场主体之后,普遍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芜湖,经营性文化单位又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要重点突破,更需要全面推进。”芜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金华介绍,2005年被列入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城市后,芜湖不仅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改革改制,同时对文化事业、产业进行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
针对文化市场管办不分的痼疾,实行文化行政体制创新。2005年,芜湖撤销文化局、广电局建制,成立文化委员会,统一行使行政管理与执法职能,加强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实施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领域综合执法,有效解决了多层多头执法问题。
改变投入结构和方式,实行文化投资体制创新。传统的文化事业投入是“人头费”和“事业费”,不仅僧多粥少而且效益低下。芜湖在确保每年对文化事业经常性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幅的同时,文化事业发展费全部用于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和以奖代补,今年安排的资金规模达到1.18亿元。
创新公益性文化单位运行机制,在实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体系基础上,芜湖日报社取消行政级别,对广告营销、网络运营、印务等经营性资产剥离转制;在全省率先合并的广电总台全面实行总监负责制和任期制,改革后节目时长增加100%,收视率提高50%。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文化创新,有力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城市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等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而且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率先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书屋建设都走在全省前列。
同时,文化创新还为文化产业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芜湖,文化创新不仅激活了传统的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等产业,而且数字动漫、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突飞猛进。芜湖借助成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的机遇,通过制定实施完善的政策和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建设孵化平台和国内一流水平的公共技术平台,聚集了一大批动漫企业、创意项目。深圳华强在芜湖建设亚洲最大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开业一年接待游客就达192万人次,2008年华强又投资25亿元在芜湖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园,动漫影片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5万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