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郏县一座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现代化基地――郏县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拔地而起,成为该县的标志性建筑。这是河南郏县近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教育事业的一座里程碑。
近年来郏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把全力兴办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一线工作法”在郏县教体局“闻名遐迩”。该工作法要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和乡镇制度,每年确保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郏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近10万人,留守儿童达2万名左右。近年来,为彻底解决全县“留守儿童”就学问题,县委、县政府及教体局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安良、茨芭等边远深山学校调研指导“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帮助偏僻薄弱学校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解除“盲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2009年上半年,郏县教体局累计基层听课2000多节,检查作业教案6000多本,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和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1000多条意见和建议,全县初步形成了齐心协力抓教学、瞄准目标抓质量的良好态势。
以教师为本
“教师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面对记者,郏县县委书记郑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郏县已全面启动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
郏县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利用双休日,对全县14个乡镇和部分局直学校的4000余名教师及300余名中小学校长,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进行强化培训;选拔推荐800余名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韩军,全国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专家米裕庆、丁榕、赵谦祥等作专题报告30余场,本县4000余名教师受益匪浅。郏县一高组织部分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山东省实验中学、南京金陵中学、河北衡水高中等实地参观学习,与周边等市、县建立联谊学校,组织联考,查找差距,取长补短;郏县二高与北京师范大学结成对子,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北师大的先进经验。县教体局先后组织1800余名中小学校长、教师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校学习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2009年郏县本科进线1311人,比去年增加210人,增长率19.1%。其中一本上线118人,比上年提高21.7%。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郏县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县,全县的中小学校舍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标准低,条件差,大都超过了使用年限。县委、县政府及时把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中小学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协调开展危改工作,严格落实“四统一”,即所有危改项目工程统一由建设局勘测设计;所有项目工程经县“危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统一招标;所有项目的工程质量由建设质量监督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所有危改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运作。中小学“危改”项目建筑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建立完善工程档案,严防出现“豆腐渣”工程,保证改造后的校舍使用年限在50年以上。三年来,共筹集资金2018万元,集中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累计改造学校202所,新建、改建校舍55060平方米,消除危房 47465 平方米。
为稳定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郏县教体局多方协调提高边远地区教师待遇,为千名教师上浮一级工资;积极实施“四小”工程,投资30余万元,为全县20所首批贫困山区试点小学建起了教师厨房、洗澡间、活动室、住室,配备炊具,安装太阳能,配备活动器材等,使偏远学校教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投入180余万元,为4000余名教师配备了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会议室进行改造并配置了桌椅等,办公条件明显改观。
扎实推进“富民强县”战略
从今年起,郏县将进一步立足服务“三农”,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到2012年,郏县将建成一所万人规模的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郏县职教中心;重点支持职业高级中学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学校,努力培养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郏县把兴办职业教育作为“富民强县”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007年,筹资1000万元重点建设职业高中。同时,争取国债资金290万元,投资建设现代化综合实验实训大楼。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郏县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郏县先后与苏州华硕电脑、深圳富士康、昆山仁宝电脑、佛山格兰仕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单位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安置协议,建立了畅通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近年来,学校已向上海、宁波、昆山、佛山输送优秀毕业生近千人,学生就业安置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