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至高无上的“馆员”职责

2009-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张彦中 胡耀武 我有话说

军旅生涯四十载,解放军档案馆原馆员刘义权甘于寂寞,默默埋头于我军历史档案工作。直至直肠癌晚期,疾病凶残地撕扯着他的生命,刘义权仍念念不忘手头未及查阅完的9000件档案。

这位我军档案界翘楚,将一生的光与

热,献给了我国神圣的档案事业,为建设我军档案资源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却对自己的待遇要求不高,多次把晋升高级职称的名额让给年轻人,至今头上的“光环”还是在档案界再寻常不过的“馆员”职称。

寻常的职称却有不寻常的职责贡献。刘义权几十年的默默奉献,将“馆员”这份职责干到极致,为这个寻常的称谓增添了新的内涵。

不要让我离开档案

2006年4月,刘义权退休,几家公司争相开出高薪请他。恰逢这一年中美军事档案合作启动,解放军档案馆志愿军档案鉴定工作缺人手,准备返聘他负责此项工作,但因经费所限,每月只有900元补贴。刘义权说:“就是一分钱都没有,我也干。”毫不犹豫地推掉地方公司的工作,回到解放军档案馆工作。

2008年4月,解放军档案馆和美国国防部战俘与失踪人员办公室,就查找朝鲜战争前后美军失踪人员下落全面展开军事档案合作工作。

刘义权作为专家成员,分工负责从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档案中查寻相关线索。

馆藏志愿军档案有十余万件份,刘义权负责其中6万多件志愿军档案的查找分析工作。这些档案载体多样,字迹褪变模糊得无法辨认,档案题名又不能全面反映档案的内容,必须一份份、一页页、一行行地辨认。

刘义权每日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艰难地逐件档案查找朝鲜战争前后有关美军失踪人员线索,一查就是一天。高强度、超负荷的伏案工作,让刘义权积劳成疾,大便常常带血,疼痛难忍。他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围着办公桌转几圈,又坐下来继续工作。

去年9月,刘义权到医院检查,意外得知自己已是直肠癌晚期。手术后,医生发现癌细胞已经向淋巴转移,叮嘱他务必注意休息,及时治疗。但刘义权惦记手头的工作,在医院里躺不住,化疗未满一个疗程就要去上班。老伴担心他的身体,坚决不同意。

刘义权急了,冲老伴道:“如果你不希望我倒下,就让我上班。不要让我离开档案!”

刘义权拖着被癌细胞吞噬着的病体,又返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每天7小时抓紧时间查阅档案。为了不让同事看出他的病容,以往不大讲究的他,每天都把自己收拾得很是精神利索。今年3月,癌细胞向刘义权右髋臼骨转移,需要接受放疗,刘义权每天下班以后才去医院接受放疗。

6月12日,刘义权病情发展迅速,必须入院治疗。这一天,他强忍病痛早早来到办公室,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着工作台和档案,那神情就像和一生的挚友话别。

工作记录中显示:由刘义权负责查阅的6万多件志愿军档案,他已查完5万多件,经他清点标注的档案有41355页之多。其中5000多件,是他癌症确诊后8个月里,强忍病痛,在不断放疗、化疗中坚持完成的,目前尚有不到9000件没有鉴定完。这近9000件未查阅的档案,成了他在病床上割舍不下的牵挂。

军档收集第一人

刘义权1971年从地处大山深处的某导弹基地调到二炮司令部机关,开始从事档案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军队工作正处在拨乱反正的重要阶段,总部决定从全军借调一批政治强、保密好的机关干部到豫西山区我军后方档案库,整理1927年至1949年期间我军革命历史档案。刘义权接到任务,立即从北京赶赴千里之外的偏远县城。

这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档案整理全部在洞库里进行。当时,从全军接收的100多万份历史档案散装在麻袋里,整理任务十分艰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持续了15个月。

刘义权他们亲手整理的这批重要档案,成为解放军档案馆建馆的重要“基石”,其中有许多珍贵档案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直接提供了重要史料印证。1981年5月,党中央讨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时,与会的一些老同志对“草案”中红军到达陕北时的总人数2.5万人的提法提出数字偏低的质疑。刘义权等人迅速从这批档案中查证汇总出红军陕北会师时总人数为3.3万余人。参照这个数据,党中央正式通过的《决议》里,表述陕北会师红军总数为“3万人左右”。

回忆那段青春无悔的岁月,刘义权他说:这是平生第一次接触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领导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珍贵史料原件。整天和革命历史档案在一起,就好像直接聆听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的教诲,感到自己的心和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紧贴在一起。

刘义权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激情。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的精神风范点燃刘义权对党的档案事业的热爱。任务完成后,他作出让人吃惊的决定:离开大都市,调到艰苦的后方档案库长期干档案。

和他一同借调来的同志不解:“你真要在这山沟干一辈子档案,你疯了吗?”

刘义权说:“现在社会上说起军人勇于牺牲、爱国奉献总觉得轻飘飘的。看到革命历史档案的真实记录,我心里是沉甸甸的,没有办法不为我们的党和军队骄傲,为自己是一名革命军人自豪。我要一辈子爱档案、干档案。”他再次郑重向组织请求,从首都市中心调到位于豫西山区的后方档案库。

从那时起,刘义权就把自己和档案工作捆绑在了一起,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奋然前行。他说:“档案工作虽然平淡,但档案事业却是一项守望历史、传承文明的千秋功业。我要在这项工作中实现我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他深入钻研探索档案工作特点规律,在形成军队档案收集工作制度规范上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为建设我军档案资源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为珍贵的历史档案散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而着急,不停地收集、抢救档案,足迹遍布全国,亲手征集和接收军事档案83万余件,被业内公认其为“军档收集第一人”。

中美友谊的见证人

查找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失踪人员下落的工作,事关外交大局,时间要求紧、工作强度大。在刘义权接受这项工作之前,解放军档案馆通过多种渠道联系的几位档案专家都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了聘请。“老档案”刘义权自然知道其中辛苦,但他却知难而上。他说:“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是我们的对手,但搜寻美军战俘和失踪人员线索是一项人道主义工作,更是一项特殊的使命。我要通过手头的工作告诉世界,中国军队不仅是威武之师,也是文明之师、仁义之师!”

今年2月,直肠癌切除手术后不久,刘义权就来上班了。馆领导同意他术后继续工作,本想是让他换换环境,放松精神,转移注意力,减轻一下痛苦。但他却一刻也不闲着,加班加点地查找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失踪人员线索。不久刘义权的疼痛感越来越强烈,夜里经常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但他顾虑到止痛药的副作用,怕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一直坚持少吃或不吃。有时疼得汗珠子直往下掉,他夫人近乎哀求地劝说:“忍不了就吃一片吧!”尽管如此,他夫人经常发现在他的床头柜抽屉里藏着的药片。

刘义权顽强地坚守着他的事业,奋力书写着自己的生命华章。

在返聘的3年中,刘义权和同事们共查找出近千份涉美档案信息,其中有一批高价值的重要线索。2008年7月,刘义权发现了有重要线索的2份档案。档案显示:1950年11月5日晚11时,美军一架B-29“空中堡垒”飞机,从我国广东省潮安县上空由西向东飞行,飞经饶平县上空时突然起火,遂坠毁在浮山区鬼坑村附近山坡上,机上15人全部死亡。

档案馆旋即组织人员赴现地查勘。根据刘义权提供的线索,顺利地找到美机坠落地点,取得重要成果。

在刘义权和同事们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下,现已查找出多份有价值的涉美档案信息。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为推动中美军事交流实质性进展贡献良多。

2009年4月9日上午,美国国防部代表团参观访问解放军档案馆。当他们了解到刘义权身患癌症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查找美军失踪人员线索而工作,深受震撼。美国国防部负责战俘与失踪人员搜寻工作的查尔斯・雷说:“您坚定的意志和力量一定能克服病魔。您就是中美两国军人友谊的最好见证人。谢谢您!”

美军太平洋总部联合查找战俘与失踪人员司令部司令多娜・克里斯普海军少将缓缓走近刘义权,托起他的双手,含泪说:“对所有美国人民来说,您是一位英雄,您用最珍贵的时间来为我们进行查找工作。我们将一直为您祈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