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腰刀花儿亮雄关:保安族

2009-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沛霆(保安族)/撰文 刘新武 丁卫国 周祖萱/摄影 我有话说

保安族姑娘

在滚滚黄河裹挟着青藏高原的雄浑而注入甘肃的转瞬,举目间就能瞥见一块青草丛生、紫雾缥缈的坡麓地,那儿就是保安族的家园。大墩、梅坡、甘河滩三个深邃的村落在这里安详地互依共偎,形成著名的“保安三庄”。

历史上的保安族曾聚居于今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地区,几经波折后从隆务河畔举族迁徙到积石山下。发源于积石山麓的崔家峡、大峡和大墩峡等三条大溪,给当地人民以灌溉之利。“地险天成第一关,岿然积石出群山。”明代诗人李玑笔下的积石关山势峭拔、绝壁千仞,而“导河积石,至龙门,入于海”的文献记载更使积石山彪炳史册。漫长的岁月中,保安族在积石山麓与各民族和平相处,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了多民族杂居的分布状况。

勤劳智慧的保安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保安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西北黄土高原上的艺术奇葩――“花儿”已经深深根植于保安人的生产生活之中,成为他们在田间劳作之余、出门旅途之时传达心绪、抒发情怀的最佳方式。“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哈)个家。你钢刀拿来头割(哈),不死是就这个唱法。”这首震撼人心的段子就充分表明了他们与“花儿”之间水乳交融、生死不离的感情。“保安令”是保安族“花儿”的主调,其曲调介于回族花儿和撒拉族花儿之间,既有明亮硬朗的音响,又有柔和抒情的风味,充分体现了保安族人民豪爽而又多情的气质。保安族所在地附近的“盖新坪花儿会”、“尕护林花儿会”,以及邻近的“孟达天池花儿会”、“炳灵寺花儿会”都是保安族一展歌喉的好天地。每逢“花儿会”,他们便成群结队地赶往“会场”,或对唱、或独吟,尽情地讴歌美好的感情、赞颂幸福的生活。

保安族的民俗文化与伊斯兰教联系密切。在节日、丧葬习俗方面与回族相似,但在服饰、饮食、文学、婚庆等方面却有自己民族的突出特点。保安族的服饰在东迁以后,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与当地回、东乡、撒拉、汉等民族的密切往来,有了明显的变化。男子开始戴“礼拜帽”,穿白布衫,套青布背心。在过节或参加喜庆活动时,常戴礼帽并穿黑色长袍,扎彩色腰带,挂保安腰刀,足蹬牛皮制成的长筒靴;妇女戴盖头,穿紫红色或墨绿色大襟上衣,蓝色或黑色的土布裤子,有的穿过膝的长袍,外套深色的坎肩。饮食方面,保安族多以小麦、玉米、豆子为主食,通常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饭或搅团。食用肉类必须要阿訇屠宰,忌吃猪、马、驴、骡及一切凶禽猛兽,一切自死之物和动物的血均不能食。忌饮酒,通常饮用以砖茶、清茶沏泡的盖碗茶。保安族还自制了一种饮料,叫麦茶,即将麦子炒熟后碾碎,与盐同煮,解渴清火,非常可口。

保安族的婚姻习俗包括请媒人说亲、下聘礼和婚礼等仪式。说亲时,媒人要带着“定茶”,若女方接受“定茶”,意味同意,反之则表示不愿与之结亲;下聘礼是一项很重要的仪式,通常由媒人及男方本家兄弟前往女家送礼。女方接受男方彩礼,并设宴请亲族,名曰“叫客”。叫客越多,越能显示女方亲族之间的团结。保安族的婚礼通常举行三天,按保安族的习俗,新娘三天不吃男方家的饭,而由娘家送饭,以示父母对女儿的关怀和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保安族的书面文学是以汉文为载体的,它的创作形式为诗歌、散文、小说等,内容以反映保安族性格特征与民俗文化生活为主。在民间文学方面,其民间故事尤为丰富。有受伊斯兰教劝善故事影响而具有抑恶扬善内容的故事,如《叶其木・伍麦勒的故事》;有体现保安族居住地区自然地理风貌的《妥勒尕尕上天取雨》;有表现各民族团结和睦内容的《三邻居》等。这些都展示了保安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及思想感情。

“什样锦把子的钢刀子,银子(啦)包下的鞘子。青铜打下的尕镊子,戴上是格外的样子。”这首富有诗意的“花儿”就表达了人们对保安腰刀的赞美之情。保安人打制腰刀的传统初始于元代、盛行于清末。多少年来,勤勉的保安人在艰辛的打刀生涯中不断吸纳得失之训、锤炼打制技艺,使其一度成为维系整个保安民族生存的重要手段。而由于加钢淬火,刀体修饰等技术的日渐精湛圆熟,“保安腰刀”的品种也得以不断增加,相继出现了“折花刀”、“波日季”、“雅乌切”、“双落刀”等名震方圆的品种。2007年,“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保安腰刀作为生活用具、旅游纪念品和馈赠品,畅销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并远销国外,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制作保安腰刀成为保安族人民致富的重要途径。相继建起的民族刀具厂,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为民族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保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安族民族干部数量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传统民族文化被大量挖掘整理、保护开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数量越来越多。随着国家关于支持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更是惠及到保安族地区,使保安族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巍峨险峻的积石雄关、熠熠闪辉的保安腰刀和婀娜缠绵的保安“花儿”,练就了保安族勇敢、坚韧而柔情的民族性格。任世事沉浮保安族总是胸有成竹,凭人间沧桑保安族总是豁达乐观。历经千年沧桑的积石关塞印刻着保安族英雄的历史,见证着保安族奋斗的足迹。在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积石雄关一定能目睹保安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马沛霆为保安族文化网主编、甘肃省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理事。

【链接:保安族】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甘肃的兰州、临夏及青海、西藏、新疆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为16505人,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保安族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文字,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保安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晨曦中的清真寺

新民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