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9-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章雯 我有话说

近年来,国际上作为外商直接投资承载主体的跨国公司不断进行着全球性生产布局,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种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了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国。目前来看,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途径为FDI(国

际直接投资),在FDI路径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产业集中度和产业进入壁垒上。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

从东道国的角度分析,在多国产业面临同样市场进入的条件下,其产业集中度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东道国某个产业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FDI就会影响其结构。因为根据凯夫斯的理论,FDI母国的寡头市场结构会直接传递至东道国,使两者市场结构在集中度上凸显相似性。但这也视情况而定:如果来自国外的新进入者自身的规模进入了东道国企业规模的前列,东道国的产业集中度显然会提高。而若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对东道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通常不会太大。从动态角度考察可分为进入中结构效应和进入后结构效应。前者指跨国公司FDI进入过程中,随着东道国该产业厂商数量的增加,其产业总体集中度下降。后者指FDI厂商大举进入后,会加剧竞争,通过优胜劣汰使产业集中度再次相对上升。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大陆外资来源以港澳台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主,对产业集中度没有实质性影响。此后,外资来源的地域构成发生变化,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的大型投资者大举进入中国,加入到产业转移的进程中,于是对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开始加大。这类大型跨国公司的规模通常都大于其所进入产业原来的平均规模,因此对这些产业的集中度产生了提升效应。目前在我国的微电子、移动通信设备、轿车、制药、工程机械等行业中,排名前10位的大企业中外资企业都占半数以上。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进入壁垒的影响

通常在一国内部的市场竞争中,进入壁垒是对新加入者的门槛限制,它有利于维护既入市场者的利益,防范新加入者的竞争。进入壁垒主要有经济壁垒、制度壁垒和文化壁垒。考察不同层级国家间的跨国进入行为可以发现,在同层级国家间和不同层级国家间的跨国进入壁垒存在着极大差异,需要区别对待。根据已有文献,可概括出如下两个结论:

1、从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进入壁垒主要是非经济的,经济壁垒基本不存在。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壁垒,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强大的市场力量,基本上不会构成有效的进入限制。能够构成进入壁垒的只有政策、法规、市场偏好、习俗等非经济壁垒。

我国的实际情况基本证实了这个结论。从规模壁垒看,我国国企的平均规模在各个行业都低于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对外资不会构成进入障碍。从必要资本壁垒看,也不对外资构成进入障碍,一是因为跨国公司的资金实力通常强于国内企业,不仅其自身拥有的资金规模和在境外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较强,而且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也较强,而国内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信贷的优先度排序中往往处于末尾;二是因为国内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使外来资本投资的规模门槛也相应较低,同时使并购投资所需资金较低。从产品差别化壁垒来看,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营销手段,通过大规模广告投入和公关,可以有效克服我国市场的差别化壁垒。

政策壁垒和文化壁垒才可能成为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东道国有效的进入壁垒。如东道国政府对产业准入政策、价格管理、股权壁垒和出口比例的要求,对国内企业的政策扶持以及文化差异和民族情感等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成功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示范作用下,一改以往对外资引入的负面态度,改变外资政策,由消极限制迅速转变为积极引进,竞相降低非经济性壁垒,改善投资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引资竞争进一步加剧,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FDI流量增加。从中国的实际状况来看,对外资的非经济壁垒呈现不断弱化趋势,改善投资环境本身就是减少非经济性壁垒的过程。中国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一直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开放的领域不断增多。目前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基本上对外资没有明显的禁区。不仅如此,我国还进一步放宽了外资企业出口比例的要求,对其实行土地出让金优惠、所得税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大大降低了外资进入的非经济性壁垒。

2、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完成后,会形成对发展中东道国内资的反向进入壁垒。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后,由于其资本规模、技术水平、产出规模都比东道国企业占优势,从而抬高了市场进入壁垒,对东道国企业构成了比原来更高的进入壁垒,造成对内资的挤出效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远大于我国本土企业,所以外资进入之后提升了我国相应产业的平均规模水平,等于是抬高了该产业的规模经济壁垒,从而对国内的准备进入者构成了高于外资进入前的障碍。外资大举进入后也提高了我国市场进入的必要资本壁垒和产品差别化壁垒。外资企业在市场运作、操控方面的优势还形成了外资对内资的进入壁垒。跨国公司拥有技术优势,外资大量进入后,提高了其所进入产业的技术层次,而跨国公司又掌控着该产业先进技术的垄断权,以至增大了我国内资企业在技术上的进入难度,这就等于抬高了该产业的技术壁垒。如果仅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看,国际产业向我国的大规模转移,无论在产业集中度还是进入壁垒方面都加大了我国的市场垄断进程,强化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垄断地位。(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