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井冈山到瑞金一路走来,人们更多地是沉浸在对历史的沉思、对井冈山精神的感悟之中,从昨天起,百名编辑记者分成十个小组,分别奔赴赣州的农村、林场、工厂、街道、医院、派出所等地体验生活,与基层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则一下子将人们从历史烟云拉回到了生机盎然的现实之中。
8月25日上午十点,在刚
这,只是“中央新闻单位名编辑名记者江西老区行”十个小组、20多个分支活动中的一个镜头。此时,在赣州犹江林场,编辑记者们在参加毛竹林抚育性采伐劳动;在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下街组徐东来家,编辑记者们和房东一起割草、喂鱼;在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编辑记者们在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值班调研;在赣江街道办事处,编辑记者来到社区调研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
历史与现实,就这样在时空交错中,奏响一阕让人回味无穷的交响曲。
在这交响曲中,当年的硝烟虽已消散,但是,老区精神似乎已经渗透进纵横的山脉之中,浸润在人们的生活、建设之中。
在工余时间的职工宿舍、在机器隆隆的熔炼车间中,我们两次巧遇金力永磁公司的员工李先梅。这个19岁的赣州姑娘要么在忙着充电,要么在忙着车间的统计工作,总是脚步匆匆。从小就听父辈讲起老区的红色故事,她说,要吃苦,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孙志勇,这个从河南来到赣州工作的小伙子跟我们自豪地讲起了他所理解的企业文化:创新、创业、分享、超越,“这和老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许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中新社江西分社社长张见悦受他所在的小组委托,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深入调研赣州开发区员工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对老区发展的看法、对新闻工作的建议。正在职工食堂和工人一起吃饭的经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陈小力谈起了她的理解:“不走进基层群众中间,不把身子沉下去,怎么能够真正贴近群众心灵,写出实事求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
(本报赣州8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