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2009-08-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2009年3月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向大会作常委会工作报告。他在谈到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这番话不仅在代表们中间引起了广泛共鸣,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感受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找到的正确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坚持好、完善好,才能让中国式民主显示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怎么看“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成效?

所谓“中国式民主”,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广泛自由、各种民主权利的保障和政治参与的程度,与30多年前相比,变化之大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而民主政治几乎在“原地踏步”。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熟悉政治经济学的人都明白,经济与政治紧密相连,没有政治的进步,经济也很难发展下去。很难设想,改革开放以来,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相伴随、相适应、相匹配,中国经济建设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由此,中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30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始终得到坚持和完善,对人民的生活影响广泛而深刻,对中国的发展作用重大而显著。还有诸如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政府决策民主化、建设司法民主等民主实践,其成就同样十分显著,其影响同样至为深远。

应该说,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就,百姓的感受最为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今天,在中国社会生活每一个细节,人们都能感受到民主形式的丰富和扩展,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日益得到保障。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影响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表达民主要求,主张民主权利。也正是在这种参与中,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涵不断丰富,价值和意义不断实现,魅力得到更充分展现。

从民主的形式看,选举、协商等民主形式较为普遍。比如,顺应公民对选举民主的要求,有关投票制度、选举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断扩大。从农村基层干部直选情况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参选率在80%以上,有的地方高达90%以上,全国60多万个村委会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选举。还比如,顺应公民对协商民主的要求,建立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等,就一些重大决策广泛听取和吸纳专家和民众意见。

从民主涉及领域看,凡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公共管理、公共事务,都在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和形式,支持和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比如全国人大坚持民主立法,这几年在制定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物权法等过程中,从座谈会到论证会,从常委会审议到大会审议,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开门立法”从尝试逐渐走向制度化。还比如,各级政府建立政务公开制度,相关旁听制度、信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等等。

从民主参与渠道看,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电话等交流沟通方式外,电视、网络、手机等载体被日益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民众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听取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各级领导重视网络舆情,纷邀网民“灌水拍砖”……一系列事件反映出,网络民主正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

所以说,“中国式民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合乎中国国情,合乎时代进步潮流,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式民主”好在什么地方?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个计划提出,国家将继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中的人权保障,提高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保障水平。可以想见,随着这个计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赋予“中国式民主”新的丰富内涵。

“中国式民主”,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中国特色十分鲜明。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人民民主,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客观事实。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中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就从经济基础上决定了中国的民主不受资本的操纵,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在中国,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范围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它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它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议事,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在此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集体决策,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以落实和满足,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

正是具备这些特点,使“中国式民主”具有内在优势,在国家和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在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13亿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都享有民主权利,但是,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团体、不同社会群体,有着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民主需求。“中国式民主”之所以具有十分丰富的民主形式,正是为了适应和满足这一需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民主实践,各个层面的政治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得到实现和保障。

它能够汇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实现广泛的民主权利的同时,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它既尊重多数,又保护少数,从而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各个群体的意见、智慧、力量,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了共同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

它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使政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得以长期坚持和实施。正如一位美国学者评论的那样,“中国政体不会出现经常变更而导致经济、外交、政治、贸易等政策缺乏连贯性,用最低管理成本取得了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成绩。1978年以来的30年取得了年均增长9.8%的发展速度……证明中国政体的‘奇妙之处’”。

毋庸讳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完备,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官僚主义作风、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方滋生和蔓延;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尚需扩大。中国民主政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

为什么要破除对西方民主的迷信?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的是“橘”这种水果生在淮南地区就是“橘”,如果移植到淮北地区则变成了“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两地水土的差异。它告诉我们,适合于此时此地的事情,如果不顾客观条件差异拿到彼时彼地去推行,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有人认为西方民主就是好,主张把它搬到中国来。那么这到底能否行得通呢?先不谈西方民主是好是坏,如果不顾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硬要“移植”到中国来,会不会水土不服由“橘”变为“枳”,导致结果事与愿违呢?

何况,西方民主究竟好不好,不能由西方国家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而应该好好考察考察、检验检验。

说起“民主”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有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初的意思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这只是奴隶主和自由民的民主,奴隶是不包括在内的。近现代的西方民主,产生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漫长、曲折的历程。我们不妨从西方选举制度来看,普选制是英国最先提出的,但直到1832年,20岁以上的英国居民中只有7%的人享有选举权。1867年选举改革降低了财产资格的限制,享有选举权人数的比例提高到16%。1884年再次降低财产资格,使得比例提高到28%。1918年规定30岁以上的妇女享有选举权,这一比例才提高到78%,直到1970年才实行18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法国直到1974年,才规定18岁以上的男女平等地享有选举权。而在美国,达到这一标准是在1971年。由此可见,西方民主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才有今天的样子。

还要看到,西方民主在不同的国家,具体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就政治体制形式来说,有的是总统制,有的是议会制,还有的是半议会半总统制。拿“三权分立”来说,在西方主要国家真正实行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未实行,立法权与行政权没有分立,个别的甚至司法权与立法权也没有分立。拿多党制来说,号称实行多党制,但有的是一党独大,有的是多党竞争倾轧。拿议会制度来说,各国议员的产生办法、议会的职权、议会的议事程序、议会内部的组织结构都各有特点,而且差异很大。因此,所谓西方民主,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不可否认,西方民主包含着一些反映历史进步的内容,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从本质上说,它反映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本身存在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弊端。就选举来说,“一人一票”、“机会均等”等动人辞藻似乎是说每个人都可以竞选总统,但实际的参选者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根本不可能登上竞选的舞台。比如在美国,即使竞选一个州长,没有数千万的美元拉选票,也只能望“位”兴叹。美国政治学教授托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在《民主的嘲讽》一书中,把美国富人民主的状况描述为“精英民主”,即“治理美国的是精英,不是民众”。这些精英“大多出自富裕、受过良好教育、声望卓著、名流、白人……等等社会集团”。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西方民主,根本背离了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主的亵渎和嘲讽。

事实上,有些发展中国家就曾认为西方民主就是好,极力把它“移植”到本国去,结果非但没有给人民带来福祉,反而“水土不服”,使国家陷入了社会动荡的境地,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在西方“民主化”思潮影响下,一些非洲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充当了西方民主的“实验品”,不顾国情的照搬不仅没有带来繁荣和稳定,反而连续发生军事政变,使人民遭受摧残,国民经济崩溃,社会发生倒退。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对西方民主一定要全面地、历史地、具体地看。既不能把民主的作用绝对化,更不能把西方民主形式绝对化。如果把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直选制度作为唯一的民主形式,这实际上是对西方民主的迷信。我们要发展“中国式民主”,必须破除这种迷信。

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在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之后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不断发展的方向指南。只要我们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深度阅读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9年3月17日。

▲相关链接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0日。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 年)》,《人民日报》2009 年4 月14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