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就要正式对外开放了。当位于北京北三环中轴线上的中国科技馆老馆在今年7月关闭后,人们就一直在期待着这个新馆开放的日子。毕竟,对于相当多的旅游者来说,参观中国科技馆已经成为北京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人们也期待着科技新馆能带来一份全新的体验。
科技新
馆将更加人性化
注重人性化设计,关注活动于其间的人的感受,这是新馆从设计初始就秉持的理念。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这样说。
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国科技馆新馆与“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交相辉映。她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馆,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整体上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特点,也象征着科学没有绝对的界限、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寓意。建筑立面采用连续的白色波形金属板,随着日光照射角度的不同,人们可以看到明暗变幻的不同的立体图景。它甚至可以成为天空阴晴的写照。
科技馆不仅是科普设施,也是文化设施,这是专家们经过一年多研究后,为科技馆进行的全新定位。这一观念的转变,体现科技新馆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美观的同时,将人的活动需要作为整个建筑空间生成的根本依据。而在内部功能划分时,也是把人的活动放在重要地位。相比较建设于几十年前的老馆,新馆显得更加实用与舒适。对于远道而来的参观者,能够在走下车后尽快进入室内环境,冬暖夏凉,无疑是十分惬意的。新馆在这些方面都给予了细致的考虑,从最初功能区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公众的休息、就餐等需求,于是,新馆设计了足够大的充满“科技之美”的公共空间,在进入参观区前,人们可以在这个巨大的“客厅”里休息、进餐、购买纪念品,还可以安排休闲娱乐活动,这里的影院视听效果也是一流的。
在追求建筑美观、实用与舒适的同时,新馆还特别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建筑内部采用了全空气系统和自然通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使室内空气在不同季节进行自动调节;建筑采用了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中水利用系统、冰蓄冷系统,并局部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光导照明系统,极力倡导节能环保理念;空调、给排水、消防、安保、变配电与照明等均实现智能控制,实现了楼宇自动化管理。通过这些节能环保措施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建筑品质,使整体建筑保持良性循环,降低了建筑能耗和运营成本,也极大地改善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要科普更要文化娱乐
传统的教育机构给人的印象是“板着面孔”。而今天,国际上的现代科技馆更加注重文化休闲功能和培养科学兴趣,因此,中国科技馆在功能上要从“学科学”转变为“爱科学”,注重“启迪”。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这样形象地概括科技馆新馆内容上的新。
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展品近千件,其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过去,科技馆的展品陈列以学科分类,包括数理化天地生,讲究知识体系的完整。走进科技馆,仿佛是课堂教学的继续,特别是对青少年,感觉缺乏新意。而此次,所有展品将按故事线、知识链的方式布展,无论是二楼的探索与发现主题,还是三楼的科技与生活主题,置身其间,一路走来,如同倾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流畅自然,引人入胜,给人启迪。
服务于全体公众是新馆的重要定位。人们往往会认为科技馆是服务于青少年的,而忽视对成人观众的服务。要满足不同年龄公众的不同需求,科技馆的展览内容不仅要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同时还要注重体验和富有内涵。在这方面,新馆运用了较先进的展示手段,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展项,提升了展览的水平,也为科研成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服务大众不仅是理念,更是具体行动。徐延豪说,让小观众感觉好奇,让成年人觉得有内涵,也让专业人士体会到不虚此行,有所收获――这是科技新馆在展品设计上的努力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技馆在展览设计上进行了广泛招标,既设计了“科学乐园”、“探索与发现”这样的适合孩子们参观的展区,也设计了“华夏之光”、“科技与生活”这样适合成年人的展区,还设计了“挑战与未来”这样的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内容,例如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科技将会带给我们什么,这样,参观者在畅想未来生活的美好中激发起科技创新的激情。
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科技新馆中,一大亮点是采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从走进科技新馆的那一刻开始,公众就能够体会到现代化管理所带来的便利。一张RFID门票就是一个观众信息库,您对哪类展览感兴趣,您在哪些展品项目前停留的时间最长,您参与展项的积分等信息都将被记录于此,成为科技馆调整展览内容和展览方式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展览的盲目性。RFID技术具有不断扩展的功能,将在今后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与信息系统、数字会议系统的建设,都使中国科技馆新馆呈现出更加现代化的面貌。
中国科技馆新馆外景、内景效果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