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在医家圣书《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治未病”这一概念。“治未病”,就是要将疾病防患于未然,只有消灭疾病的种子,才能做到少得病或不得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从预防医学角度看,至少有70%的疾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或降低风险的。然而,预防也需要“因人制宜”。
用西方的观点道出中医内涵
30年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开始对中医体质学发生兴趣。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里,有很多是对人体个体差异的描述,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把人群分类,就可以建立一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看病、防病的模式。先辨明体质种类,再和疾病联系起来,根据哪类人群易患哪类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
如今,王琦带领课题组制定了我国首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被认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王琦的研究方向不仅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还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今后医学发展方向的“个性化诊疗”提供了思路。
“人是疾病的载体,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土壤,无论是外界环境、生活习惯还是行为方式所引起的疾病都会导致生物体自身的损害。”王琦表示,“与其从研究疾病入手,还不如从研究人体自身入手。我们是以中医为理论基础,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论证,所以体质学虽然研究的是中医内容,但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可。”
王琦用西方惯用的方法学对中国体质学进行研究。他带领课题组采用国际前沿的研究个体差异的方法,为人群体质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解释。经过30年对全国两万多例中医体质分类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了国人不同体质类型、不同年龄、性别、地区人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掌握了每种体质易患疾病种类。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把中国人分为九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有人评价王琦的研究是用西方的观点道出了中医的内涵。
认清自身体质是关键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平和体质在9种体质类型中仅占了32.75%,小于总人数的1/3。8种偏颇体质中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气虚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王琦介绍说,这九种体质中,只有平和体质为正常体质,其他八种为偏颇体质。
经研究发现,气郁体质以感情脆弱、多愁善感、易受惊吓、胸闷胁胀等为主要表现,这种体质在古代并不多见,而如今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这与社会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当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容易情感压抑,情志不畅,从而产生气郁体质。气虚体质的增多,其原因可能是当代人经常处于繁忙的工作之中,身心疲惫,劳则气耗。湿热体质的增多,与人们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经常食用肥甘厚腻、安逸少劳有关。阴虚体质的增多,则与气候温暖化等环境因素,以及烟、酒、辛、辣过度有关。
研究还发现,男女的体质也不一样。男性一般代谢旺盛,肺活量大,在血压、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等方面均高于女性,一旦患病,病情反应会比女性要激烈;而女性免疫功能较强,基础代谢率较低,虽然体质较弱,但一般寿命较长。研究显示:男性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明显多于女性;女性血瘀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明显多于男性。所以男性要少吃羊肉、狗肉、辣椒等辛温燥烈的食物;而女性要少吃寒凉的食物。
此外,不同的职业背景对体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虚体质在无职业者和农业劳动者中多见;阳虚体质在生产运输工人中多见;阴虚体质多见于学生;痰湿体质多见于单位负责人;湿热体质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而在农业劳动者中最少;血瘀体质在办事人员中多见;气郁体质在学生和无职业者中最多。也就是说,生活安逸、养尊处优的人,容易形成痰湿体质,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增强心肺功能;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容易形成血瘀体质,要经常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血液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各种舞蹈等,还要注意保护视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容易形成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要注意增加营养,保持充足的睡眠;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的人,容易形成气郁体质,要注意移情易性,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多与周围的人们交流。
为养生指明正确方向
大千世界,人各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千差万别,这些都是现代化的仪器无法测量的。而以人为中心的医学就是要在综合考虑个体间差异性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疾病诊疗方案和预防保健措施。
王琦说,中医讲究针对个体的辨证论治,很难用一种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体质学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先辨明体质种类,再和疾病联系起来,根据哪类人群易患哪类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治。“治未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养生防病,而“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案。
“我们以前总是让疾病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王琦说,“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质多发病症。明白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就可以提前预防这种体质易发疾病,并通过干预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
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批准全国103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均应用九种体质分类建立体质辨识中心、体质调整方案,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内进行体质辨识,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健康保健原则,实现中医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
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医体质学不仅能让人更清晰地把握健康,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也对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