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贫二代”一词迅速蹿红网络,成为热门词汇。更有好事者,还推出了“贫二代”的标准,赞成和反对之声兼而有之。无论如何,“贫二代”的急速走红都应引发人们的冷静思考。
“贫二代”的称谓能够一夜之间成为
“贫二代”家庭背景简单,社会关系缺乏,这种超越经济意义的“贫困”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较大的劣势。举个很典型的例子,在不少招聘场合,“你家里是干吗的”,这个问题往往令许多应聘者颇感奇怪而又无可奈何。照常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应将应聘者的能力和学识放在考量的首位,同时淡化求职者的家庭背景,否则,就有违法之嫌。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一些用人单位抱有这样的思想:“社会本来就是资源重组,应聘者的家庭关系若有益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何乐而不为。”比“能力”不如比“关系”,在这种逻辑的主导下,出身贫寒、背景简单的“贫二代”往往成为不公平竞争的牺牲者。
“以关系论英雄”的盛行,不仅让“贫二代”有种无力感,而且反映出社会价值体系的某些含混之处。人穷志不短。如果“贫二代”面临的仅是经济困难,在公平竞争的护航下,他们还能够改善自己的境遇;但若他们还受到“关系”方面的极大制约,需要付出的奋斗成本就会更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关系论”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崇尚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并注重以公平竞争来发现和培养这种创造力。因而,“贫二代”一词的出现,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我要歌唱,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汪国真的诗曾经激励了很多逆境中的青年。为“贫二代”提供歌唱的舞台和飞翔的空间,增强他们奋斗的动力和信心,这是社会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