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缺乏学科基础理论支撑的学术繁荣是虚假繁荣。”日前,在银川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高翔对当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倾向表示忧虑,并提出批评。
在高翔看来,学术创新能力不足集中表现在基础理论建设的薄弱,在一些学者身上则体现为理论思维贫乏。高翔认为,学术创新能力不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理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学者如果缺乏对学术研究终极目的――人类命运的关怀,不具备深刻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洞察力,而以堆砌资料为博,以叠床架屋为精,拾芝麻以为珠玑,袭陈言而自诩多闻,以偏概全,见小遗大,学术就注定会丧失自己应有的精神境界,迷失在由大量所谓真实资料或事实真相堆砌而成的汪洋大海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着力越多可能离科学精神、基本原则、学术追求就越远。
高翔指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人们在学术研究中重视基础理论,培养务实精神,锻造创新能力,舍此不足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