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西省太原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其中要求精简“文山会海”,并确定每月最后一周为“无会周”。
如果某月第四周有重要工作部署,或者临时工作安排,怎么办?应该说,硬性设置“无会周”、限定会议指标的做法显得有些机械。但是在我看来,“无会周”主要传递了一种会风导向,更
毋庸讳言,在现实中,“文山会海”现象不在少数。不少会议缺乏实际内容,讲话的领导照本宣科、废话连篇,议程冗长。不管什么级别、什么性质的会议,相干不相干的领导都一一到场,主席台就座;不管有没有必要讲话,台下的人愿不愿意听,该讲的不该讲的人都要上台讲几句。而且,不少领导干部讲话,满嘴跑火车,缺乏“技术含量”,除了数据与个别细节略有不同以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往往大同小异――谈成绩头头是道,讲问题遮遮掩掩,表决心豪情满怀,反正“一二三四”张嘴就来。
不仅是开会,整材料也一样,形式主义的废话太多,甚至出现抄袭现象。比如,某地两个县政府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百日督查组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材料竟然基本相同。经查,是一个县照搬了邻县的汇报材料。而开封市消防宣传材料竟然出现“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字眼,被网友戏称为“开封指导漯河工作”。这两起公文抄袭闹剧发人深省。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就进一步加强审核把关、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对会议的数量、会议进行的天数、发言时间长度、与会者人数、文件字数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比如,简化会议程序,会议应尽量少安排大会发言,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8分钟,等等。借鉴国务院精简会议的意见与“无会月”、“无会周”的制度探索,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对“文山会海”定下硬杠杠,把会议数量、会议时间、讲话人数、讲话时间,作一个硬性规定,并把监督评价权交给台下听众,如果谁违反了会议规定,就启动监督问责程序,追究责任。
当然,要打破“文山会海”,仅靠限定会议指标和一两次会议示范还远远不够,尚需群众的进一步参与和监督,以及有关方面的积极思考与探索。只有通过建章立制,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使会风建设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并把评价权交给基层干部群众,才能彻底转变“文山会海”的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