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的简历

2009-09-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阮定标 我有话说

一本书躺在那里,作家此时是沉默的,他只能靠自己的作品去“说话”。作品和读者交流完,双方就握手作别了,但有时,读者会意犹未尽,连带对作家的身份发生兴趣,这就类似于钱锺书先生所说的,吃了一枚鸡蛋,感觉味道不错,就有了想见一下母鸡的念头。

还在读初中时,课本里有一篇散文叫《榆钱饭》,作者

是刘绍棠。当年我初学这篇文章,倒没觉得多么出奇,原因无它,因为那时的欣赏水平确实有限,加上是应试教育,一篇文章被切割成好多段落,精力都去研究段落大意了,哪能顾得上欣赏文章本身。

课堂上,老师在讲解课文之余,照例介绍一下作家本人。据我的老师说,刘绍棠先生成名甚早,他在读初中时,发表的小说入选了高中课本。待到他读到高中,同学以为同名,便戏问他:刘绍棠,这篇文章莫非你写的?刘先生正色道:是我写的。同学讶然。当然,讶然失色的还包括课堂上的我,多年后,《榆钱饭》遗忘殆尽,刘绍棠先生的“传奇”经历却怎么也忘不了。

当代的作家中,余华的简历我注意到,他早年竟然做过牙医,这根本是个与作家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余华曾在一篇随笔里这样写道,他每天对着空洞洞的口腔,实在看不到什么风景,于是就转行了。这句话肯定有调侃的成分存在,但总让我联想起这样的场景:余华在还没有完全脱产做作家之前,有一天对着病人张大的嘴巴,久久下不了手――当时,他脑海里正在构思一篇小说情节呢。

相对于余华而言,另一个我喜欢的作家苏童经历就要“无趣”多了。苏童是学中文的,不去做作家就有点不务正业了。但苏童的身上也有值得“挖掘”的东西,例如他的名字就很有“来头”,原来“苏童”这个诗意的名字并非本名,他原名童忠贵,生在苏州。当时我看到这个名字,差点眼镜要跌破。我和几个朋友交流过的体会是,这个名字放在一个杂货铺老板身上最合适不过,而且这家店还是开在他小说中一再提及的“香椿街”上。

男作家的简历通常一目了然,无啥秘密可言,这点女作家就取巧多了。像我最近正在看的李碧华,简历是这样写的:“为免饕食不继,具自虐倾向,同期做着多份职业以榨取有限之脑汁为生。出生、生长于香港。”不可谓不风趣,但不规范,多份职业是什么,没说。最重要的是,年龄呢,此处干脆忽略不写。看来有些东西对于女人永远是秘密,这点上,做了女作家也不能免俗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