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自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很多企业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但是日前记者随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山东进行“以知识产权竞争未来”主题调研时发现,有很多家拥有过硬专利战略的企业,非但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倒因此引发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获益匪浅。
凭借专利迅速发展
在烟台经济开发区,已成立11年的烟台龙源电力公司凭借着一项发明专利“煤粉锅炉等离子体点火及稳燃技术”迅速发展。
烟台龙源电力公司总经理唐宏介绍说,这项技术就是将电站锅炉的点火方式由原来的燃油点火改成等离子体点火,以达到节约燃油、稳定燃烧的效果。截至今年上半年,该项专利技术已应用到全国520余台燃煤锅炉,装机总容量超过了2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1/3,累计节约燃油400余万吨,为国家累计节约资金近20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这项专利已经是一用再用了。”唐宏告诉记者,在创业之初,由于资金匮乏,公司的专利成果一直不能产业化。2001年,在烟台市开发区知识产权局的帮助下,烟台龙源与开发区商业银行进行了接触。由于是世界上独家生产等离子体点火系统的企业,烟台龙源将8项专利权质押给银行后,获得了1200万元贷款,企业迅速启动生产,并按时向银行归还了贷款本息――此举在全国开创了利用专利权贷款的先河。2002年,资金缺乏的烟台龙源再次将专利权质押给开发区商业银行,获得600万元贷款。“通过专利权质押,我们的‘知本’真正转化成为‘资本’。”唐宏对此深有感慨。
为未来技术发展布局
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52列动车组正式投入运营,其中37列高速列车车体型材的自主研制与开发工作均由山东龙口丛林集团承担。从立项研制到批量生产供应,丛林集团仅用了一年半,此举打破了该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丛林集团之所以有这样的实力,完全得益于其在铝型材挤压技术上的积累。世界首台万吨油压双动铝型材挤压机曾经给丛林带来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的荣誉。去年,丛林集团已将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丛林集团副总裁杨玉成告诉记者,丛林集团的专利战略体现在对未来技术发展布局的谋划。他们把国内技术能力领先的高速列车车体型材领域、汽车轻量化研发领域列为企业未来知识产权研发和保护的重点,目前已经对高速列车车体型材领域涉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申请专利400余项。此外,集团公司在未来三年内投资30亿元建设的国家级轻量化产业园项目,涵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工业铝型材研制,其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毕,新产品研制日臻成熟,今年预计申请轻量化商用车技术专利70余项。
政府为企业出谋划策
成立仅仅5年的东营泰尔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如今已经申请了10项发明专利,有3项获得授权。泰尔公司不仅活跃在国内各大油田,还走出国门,为国争光。公司总经理隋跃华介绍说,泰尔于2006年入驻东营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专门选派知识产权负责人到公司指导知识产权工作,协助制定专利战略方案。在泰尔技术鲜为人知的时候,东营市和园区知识产权局就带着他们去参加各种相关展销会、博览会。鉴于泰尔的专利项目好却缺少实施转化资金的状况,东营市知识产权局还专门拨款10万元支持专利转化实施及国外专利的申请工作。
“事实上,技术如何转变成专利并加以保护和运用,制定专利战略时,如何发挥所长,规避风险,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都是很茫然的。”烟台市副市长张广波指出,企业迫切需要专业指导。
“不能强求那些中小企业在起步的时候就有足够的专利意识。作为政府部门,主动跟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起专利制度,是我们的责任。”烟台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张丛介绍,在济南、烟台、东营及下属县市,几乎都建立了“特派员”定期走访制度。烟台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及专利代理机构坚持每周走访企业3家以上,每年走访企业不少于120家,并根据走访企业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建立起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
“在东营市知识产权局,人人都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在非工作时间内,只要有人来办事,工作人员只要还在,就不能说下班了、不办公了之类的话,努力做到今天的事今天办,不让办事的人白跑。在一次网上调查中,东营市知识产权局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政府部门。”局长刘仁豪对此很是自豪。
2008年,山东省、市、县三级专利资金达到6900余万元。“虽然对专利申请授权,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的资金补贴、奖励,是我们政策引导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效果也很好,但我们现在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如何加强各种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如何通过贴身服务与企业真正对接。”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刘鸿锋认为,这些务实的举措对企业更有效也更有生命力。
山东龙口丛林集团铝型材生产线杨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