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明清时期榆林武将家族张氏与台湾的一段关系

2009-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鱼宏亮 石竞琳 我有话说

最近,陕西考古工作人员在西安南郊发现了一个清代武将家族的墓地,墓主为祖籍榆林府的张氏家族,据说张家“七世十三人,经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朝,除一人为进士外,均为总兵武将。”此次发现的是张鹏程、张玉麒、张祖谟、张国桢、张大成、张廷彦、张锡奎共张家七代人之墓。这个发现引起不少公众和历史

学者的兴趣与注意。我们根据这一线索,对有关文献进行了翻检,发现不少有价值的史事。

明代的榆林卫,为九边重镇之一,是当时边防的最前沿。张鹏程祖籍榆林,起于行伍,为明朝大将高杰的部下。甲申(1644年)清兵入关,豫亲王多铎率铁骑南下,张鹏程首先归附,被授予宁国(今安徽宣城)副将,并在随后跟随清军招抚江南各地反抗力量的过程中,因功被授予二等轻车都尉并世袭,这一职位的满语为阿达哈哈番,所以在有的文献中,也说张家世袭阿达哈哈番这一职衔。轻车都尉为清朝的爵位,不是具体的官职,主要体现的是给宗室和功臣的“待遇”,可以世袭。二等轻车都尉的品级为正三品,每年可以支俸白银185两。可以看出,这在清朝二十七等爵位中,处于中上水平。顺治十一年(1654年),张鹏程被提拔为偏沅(湖南沅州、偏桥)总兵,成为一方重镇。其后与南明李定国有过交战,并于康熙初年移镇贵州安顺,与吴三桂合力平定过苗人的叛乱,对当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设置了威宁等四府。可以说,张氏家族的功业,是由张鹏程开始建立的,也正是这个世袭的二等轻车都尉之爵,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张氏家族产生了几代总兵官。

张鹏程后来“以疾乞归”,其子张玉麒世袭爵位,被授以保定参将,他武功卓著,曾有率领一百骑兵破敌万众的辉煌战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调任台湾总兵,击斩叛兵,“海疆以靖”。张玉麒坐镇台湾,大力加强海防与军队建设,台湾的第一个练兵、检阅之“演武厅”就是他下令所建,《重建台湾县志》保存了玉麒所作记载此事的《建校场演武厅记》一文:

“台湾讨平,既十有七载矣。政治民风,翕然丕变。戊寅秋,余奉天子命,移镇兹土。历览形胜,一切规模,靡不振举;独耀武之地,未之议建。随亟商僚属,咸捐清俸,构演武厅一座。是岁菊月兴工,嘉平告竣。虽不敢侈为雄观,然体制略备。以此阅军旅、奋武卫,组练扬麾,使山陬海?,咸瞻克诘之声灵,实保邦者所不容缓。尚望后有同志,式廓而增焕之,永与河山并垂不朽也。”

从中可以看出张玉麒虽为武将,但文质彬彬,颇具儒学修养。此后,在他的支持下,台湾学政王之麒在府学(当时台湾的最高学校)修建了“明伦堂”,张玉麒也为此捐献俸禄。在王之麒《重修台湾府学文庙新建明伦堂记》(据《台湾南部碑文集成》所记,该碑“现存台南市孔子庙明伦堂内右壁,高二九三公分,宽八五公分,花冈岩。”)一文中,张氏职务全称为“镇守福建台湾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佥事二等阿达哈哈番张玉麒”,清初台湾属于福建管辖,总兵官是当地最高军事长官,张氏经常发起和参与各种社会与文化事务也反映出他的活跃和重要作用。

康熙四十年(1701年),张玉麒与陕西安定人、时任福建福宁总兵官的李友臣互调,成为福宁总兵。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带着太子允?、皇十三子胤祥南巡。三月驻跸扬州之时,张玉麒曾经随同浙江、福建、台湾军政大员共同觐见康熙皇帝,得到钦赐御书以及衣一袭。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张玉麒以老病乞休,得到康熙的允许,回到桑梓。

张玉麒虽然世袭其父爵位成为武将,但本人功勋卓著,道德文章都堪称楷模。尤其是在台湾秉政期间,修文练武,政绩斐然。所以,乾隆五年(1740年)朝廷下令在施琅所建的“天后庙”左厅祭祀张玉麒的牌位。传说他调台之时,船在行驶途中遇到大风,官船颠簸得厉害。这时他梦见一个披发、赤脚的神从天而降,落在船的桅杆上。于是突然风平浪静,玉麒得以平安上岸,因此他专门重修了小上帝庙。

张氏家族以后几代,都因世袭二等轻车都尉而成为武将,还有几位也官至总兵。但因史事淹没,难以详考其事迹。唯独为这个武将家族立下开创之功的张鹏程及第二代张玉麒坐镇台湾的事迹,得以在文献中寻得端倪。明代的榆林卫,是九边重镇中最精锐的边防军,因为明代实行卫所兵世袭制度,导致这一地区涌现出数量可观的武人家族,比如榆林的尤氏以及本文所述的张氏,又如萨尔浒之战明军主将之一的杜氏,皆为出身于榆林的武将家族。这些将领活跃在从西南到东南沿海直到东北地区的广大区域,尤其是张玉麒,因其在秉政台湾时期的各项军事、文化举措,深为当地人民所感佩。其业绩至今为台湾人民所铭记,确为内地、台湾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