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的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是一个三本学院。该校2005年至2007年平均就业率为91.72%,2008年为86%,今年截至6月份已达到71.5%;考研率2007年、2008年为10%,2009年达到11.7%。这样一组数据远远超过一般二本院校。在“辽宁省国有民营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活动中,文理学院排名第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
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光
早晨的阳光明媚地照在车水马龙的长安大街上,渤海大学信息技术系05级6班学生孙超穿行在上班的人流中,心情也和这阳光一样明亮。想起当年刚刚考入文理学院,作为一个三本生,他非常自卑,甚至不敢直视同一个校园里的二本学生的目光。然而到校不久,他就发现,文理学院“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可以让他们这些起跑慢了的学生迎头赶上。
“学生一入校,由教务处、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教改考研中心统一安排,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逐个分析,并根据摸底考、高考成绩,特长、爱好及本人意愿,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分流,分别设立学术性综合班、复合型特色班。一段时间以后,再根据学生爱好特长,瞄准专业方向和发展空间二次分流,设立高级管理人员特色班、行政管理班、村官意向班和出国预备班等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挖掘学生潜能。”文理学院副院长金彦龙向记者介绍,专业特色班主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通过课内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取胜。
“学生在入学伊始就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专业特点、学习方法与就业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制定学习计划和素质养成规划,减少了盲目性。”教师杨文说。
为拓宽可供学生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文理学院与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学制度,组织400多名学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国内名校学习,并与美国、英国等30多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实现两校学分互认。如今,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北欧坦佩雷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都有文理学院学生的身影。
培育“即插即用”型适用人才
“近几年来,文理学院的学生参加实习后留在实习单位就业的达到70%以上。”采访时,辽宁新前程人才交流公司总经理祁迹手里挥舞着一份课程计划,告诉记者,“2008年学院就业部门与我们公司对深圳、沈阳两地区实习生教学课程进行了调整,3个月的吃苦抗压生产性实习,2个月的职业技能素养训练实习和3个月的专业对口实习。一下拿出25%的教学时间放在实习这一环节。接收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企业基本不用花大力气培训,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上手特别快。”
“我不怕找工作,实用礼仪、办公自动化、硬笔书法、应用文写作、外语口语、交际口语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效果明显。”对于未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杨金玉信心满怀。
这份信心源于面向市场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文理学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学生铺就了一条宽阔的就业坦途。
针对市场需要,文理学院研究出一套科学培养适用人才的“123”模式:“1”指一个原则: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2”指两套方案:就是按照学术型和复合性技能型两个目标框架来设计的培养方案;“3”指三个环节: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学生品行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知识获得三个环节的引导、教育和培养。
装潢专业教师成骞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专业毕业创作选取的课题是漆画,因为漆画这门古老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出土过漆器。“我带领学生学习漆画艺术,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毕业创作作品推向市场。我首先找到中国最大的艺术品投资网站――中国雅昌艺术品网,把学生的作品放在当代艺术品交易版块,很快大部分学生的画都有了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