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靠什么打造一级出版社

2009-09-1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它的而立之年,在中国首次经营性出版社等级评估中,脱颖而出,进入一级出版社序列,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

一个在编员工不足60人,每年常

规书号只有105个的出版社,何以实现古籍整理图书出版的印张、码洋居同类出版社之首?如何走出古籍社依赖财政补贴和非古籍图书生存的困境,探索出依靠古籍图书出版谋生存与发展之路?创造出行业特色奇迹,以古籍出版盈利反哺学术专著出版?带着这些思考,我们从自己走过的道路中一一寻求答案。

国图出版社专注于古籍整理图书的出版;古籍整理图书出版的印张、码洋居同类出版社之首

古籍社出版古籍类图书比重偏低,一直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据统计,近年古籍社古籍图书品种只占全部品种的30%,不少年份30%都不到。国图出版社自1979年成立30年来,累计出书3812种,其中古籍影印整理类图书1874种(含自编丛书),占49.1%;古籍影印类图书码洋约占累计出书总码洋77%。以印张计算,古籍影印整理图书则占全社图书70%以上。如果除去国图出版社另外一个出版特色――图书馆学专业图书外,古籍整理图书的比例高达67%。国图出版社近年的稳步发展,依靠的正是古籍整理类图书。

在古籍影印图书中,有160多种是自编专题丛书,汇集了13000余种各类古籍。除此之外,在自编的大型资料性丛书《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中,又聚集了2300多种馆藏地方志中的人物传记资料。从古籍影印工作一开始,国图出版社就非常重视专题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因为,这类图书最及时的满足了学者的研究之需,也利于销售与回收成本。

打破古籍社依赖财政补贴和非古籍书生存的普遍规律,依靠古籍图书出版谋生存与发展

由于古籍图书读者面窄,印量小,难以盈利。不少古籍社是靠事业经费、财政补贴及教材教辅、畅销书生存的,这既是普遍现象,也是古籍出版行业里一条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律”。

作为国家图书馆下属的一个部门,国图出版社没有政府下拔的事业费、人头费等,而是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每年还要上缴房屋设备占用费等费用。国图出版社使用国图底本,同样要支付底本费。但国图出版社却打破了依靠古籍补帖,教材、教辅和畅销书才能生存的普遍规律,专靠古籍出版谋取生存之道,并不断进步发展。

古籍整理类图书销售码洋、出口码洋领先业界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图出版社的古籍影印图书形成了规模,创出了品牌。近年来,国图出版社古籍图书的销售码洋、出口码洋等,在古籍社中处于领先位置。2007年古籍影印类图书销售码洋占全社销售总码洋84%;2008年,古籍影印类图书的销售码洋占全社销售码洋87%。古籍类图书已成为国图出版社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国图出版社古籍整理类图书销售码洋、出口码洋均在业界领先。2008年出口码洋达1300多万元。

良好的盈利模式,全优的经营状况

国图出版社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体制改革,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市场定位,坚守阵地,凸显特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出版社的图书品种、销售实洋屡创新高,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08年底,流动资金达7000多万元。十几年前,出版社由于综合实力不足,曾经在一些大型古籍影印出版项目的竞标中败下阵来(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的项目)。随着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强化,出版社竞标成功率显著提高。已经完成的大型项目《永乐大典》的仿真印制,正在制作中的《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都是前期投资数百万元的大型项目。其他同时进行的、投资规模与此相近的古籍影印项目还有四五个。2009年4月国图出版社参加了清史工程政府采购的竞标,并成为“清史工程出版联合体”十家出版社之一。

国图出版社在确保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财务管理工作。2008年,国图出版社被评为2009到2010年度北京市纳税信用A级企业。对于2002年启动的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主持的大型、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财政拨款,更是设专人专项管理。到2008年一期工程结项,不仅没有追加投入,还有销售回款用于滚动。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787种图书的出版,并在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圆满地完成了“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使命。

创造行业特色奇迹,古籍出版盈利反哺学术专著

国图出版社非但不靠政府补贴和教材教辅、通俗读物等贴补古籍出版,反而利用古籍影印取得的收益,支持学术专著的出版达300余种,在学界得到了诸多的赞誉。正如香港郭伟川先生在《中国历史若干重要学术问题考论》中说道:“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注重出版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作品,对真正有份量的学术著作尤为支持,实在有益于文化而深受学术界称道。”

如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文津文库”、《儒教资料类编》、《亲历中国丛书》、《文津演讲录》系列、《中国典籍与文化》、《版本目录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等等,虽没有出版补贴、资助经费等,但国图出版社以刊布流传学术著作为己任,不但自己出资,还要付作者稿费,并精心编排,已出版的图书得到业内的喜爱和好评。虽然这些书不能实现盈利,同样需要借助古籍影印盈余的贴补,但是只要能够为学术界提供优质的图书,为研究者提供方便,国图出版社就义不容辞。用古籍出版反哺学术专著的例子在国图出版社不胜枚举,这正是国图社创造的出版奇迹。

培养编辑发行专业人才,创新企业管理水平

和所有其他工作一样,要做好古籍影印出版、发行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30年来,随着古籍影印出版事业的发展,国图出版社从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一支编发队伍。从事古籍影印的编辑最少时只有两个人,现在已有二十多名高素质影印编辑,而且涌现了像总编辑徐蜀这样的领军人物、古籍影印出版专家。

古籍影印编辑首先要有奉献精神。因为古籍书稿没有作者可以交流互动,稿件也不能随意修改,编辑是在替千百年前的古人“做嫁衣裳”,所以要有奉献精神才能耐得住如此寂寞。其次是开拓的勇气。古籍图书受众面窄,只有敢于打破传统观念,不断挖掘新思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站稳脚跟。第三是专业技能。编辑要有较深的古典文献功底,才能了解古籍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还要懂出版专业知识,才能从容面对千差万别的古籍,以不同的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再现原书,制作出适销对路的专业图书。最后还要作风踏实。编辑除策划选题、编辑书稿外,还要采购材料、核算成本、监督印制。专业古籍影印图书的出版特色,决定了国图出版社营销工作的特点,多年来逐渐形成以直销为主的专业销售模式,在国内图书市场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销售渠道。

制作仿真古籍精品,扩大社会文化贡献力

国图出版社根据国家图书馆珍藏、融会传统工艺与先进技术,并注入现代设计理念复制出版出几十种仿真古籍精品图书。这些特装图书,不仅内容珍贵,其制作工艺与载体形态也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图出版社通过对与图书制作相关的各种材料、工艺、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现代装帧设计元素的巧妙安排,使图书赏心悦目的外观形态与字里行间的陈年墨香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既深刻继承传统,又勇于推陈出新,既展示文化精髓,又体现时代气息,赋予了传统古籍以新的生命。其中的《奏鸣曲――小提琴独奏和通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片精品集》、《赵氏孤儿》、《明解增合千家诗注》、《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等,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中国是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主宾国,新闻出版总署选定一批重点参展图书,籍以表现中国古籍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以及印刷工艺的精良,其中就包含了国图出版社的《中华再造善本》和《永乐大典》。“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则选取了国图出版社出版的一批影印线装书和《中华再造善本》中的若干种作为展品。可见这些精品古籍对于社会文化的贡献之大,不言而喻。

通过回顾,我们发现,“继绝存真、传本扬学”是我们行路时心中的信念,是我们前行路上从未熄灭过的灯塔。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我们坚守专业,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突出特色,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强的发展道路,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生存发展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