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姑娘 |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牧,逐安宁而居。蒙古民族心中有一首歌,这就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蒙古族数千年生长在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上,这富饶又美丽的草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
这里不但锤炼出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代天骄”,而且培育出无数勇猛善战的民族英雄,并率先于1947年5月1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数千年来,蒙古民族在草原上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人和自然完美的和谐。这里的草原是文明之源,是民族成长的摇篮。
蒙古民族既古老又神秘。“蒙古”最早见于《旧唐书・北狄传》,汉文译为“蒙兀室韦”,是当时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以狩猎和游牧为主,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文字母创制的,后经多次改进,现已规范。蒙古族语言文字是内蒙古自治区法定的语言文字之一,在教育、文化、新闻、图书出版、卫生等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民族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浩如烟海的灿烂文化和卓越的科技成果,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13世纪的《蒙古秘史》,是我国最早用蒙古语写成的历史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蒙古族的口头文学以英雄史诗《江格尔》最为著名,是中国文学史上“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蒙古民族歌舞、绘画、雕塑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流传广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
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明安图撰写的《割圆密率捷法》,为我国数学在19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宪宗蒙哥是我国研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第一人。
蒙古族墨尔根是我国最早将冰冻麻醉法用到外科手术中的医生;元太医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营养专著。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随着历史的潮流,蒙古民族在追赶时代风尚中,移风易俗、推陈出新,主要在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体现出科学、现代、文明的主色调。
强烈刚劲的漠风,磨砺了蒙古民族的胆识,也打造出独具民族风格的服饰――蒙古袍、蒙古靴、蒙古礼帽、蒙古坎肩和头饰等。牧人穿上蒙古袍、马靴,佩带礼帽,紧扎腰带,显得男人魁梧、彪悍;姑娘穿上蒙古袍,戴上漂亮的头饰,腰间系红或绿色绸带,能衬托苗条身材和青春之美。
丰美的草原,挺拔的山脉,撑直了蒙古民族高傲的脊梁。他们以游牧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出自己的特色饮食――炒米、奶茶、马奶酒、手把肉。蒙古族地区的农牧民,特色的主要食品是炒米。他们吃炒米,都喜欢用牛奶或奶茶,加上少量的奶豆腐、奶皮子、黄油泡着吃。平日他们酷爱饮茶,尤其是用砖茶煮的奶茶,这既能温暖肚腹,又能帮助消化,还能补充维生素。马奶酒、酸奶也是牧区的传统优质饮料。蒙古族吃肉非常讲究,烤全羊、手把肉是招待客人和日常食用的美味佳肴,全羊席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茫茫的草原,无边无际。勤劳智慧的蒙古民族面对草原的沼泽地、泥泞的土路、深雪的原野,创造了适应自己生存的住房――蒙古包,交通工具――勒勒车。蒙古包易装、易卸、易搬;勒勒车轮子大,适应各种路面。以前,在草原深处,常常看到“朵朵”的蒙古包,雪白的羊群,几十辆牛拉的勒勒车,排成长长的队缓缓远行,牧区特有的风情会一览眼底。现在草原牧民逐渐定居,他们建起砖瓦房,购买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富裕的牧民们已经购买了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奔腾的骏马,只有勇敢智慧的人们才能驾御。草原上传统的“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或游戏)大会和浩瀚的蒙古族民歌的长调和短调久盛不衰。“那达慕”盛会多半在每年的7、8月份举办。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大会都必须有男子三项竞技赛,即赛马、射箭和摔跤,在当代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等丰富多彩的比赛项目和歌舞表演及物质交流。
草原那种自然的壮阔,那种人类的纯质,舒展了蒙古民族的坦荡宽广的胸怀,造就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艺术和独特的乐器形式。传统的《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鄂尔多斯舞》等节奏欢快;蒙古族民间流传很广的“好来宝”,是一个自拉自唱、即兴创作表演的艺术形式;最具有感情和灵性的乐器“马头琴”,其演奏技法表现力丰富,即可表现蒙古族粗犷豪放、浩瀚深邃的性格,又可表达出圆润婉转、如歌如诉的效果。
王庆朔为国家民委新闻司司长;巴义尔为《民族画报》社蒙古文版编辑部主任。
【链接: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其余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蒙古族人口为5813947人。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出嫁途中赵如意摄
草原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