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脚步追逐思想

2009-09-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孟斌 通讯员 魏国 我有话说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目光可以达到;目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要达到”――以此自勉的济南军区通信部部长曾卫华数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地用脚步追逐思想,被誉为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领头雁”。他和他的团队围绕战役战术通信系统组织运用的理论空白,积极探索出《野战通信团综合演练教范》等3个《教范》,被总部评价为“填补了战

役战术层次通信与指控系统一体化组织运用的理论空白”,印发全军试行。

“黑马”变成“千里马”

11年前,一纸命令将时任军分区参谋长的曾卫华调任济南军区通信部副部长。

任参谋长之前,曾卫华一直干通信。本以为,这次调任是回归本行,不料在随后的全军“310工程”面前,他这个副部长的话语权,被陌生的因特网技术剥夺了。曾卫华吃惊不小:军事变革大潮面前没看客,吃老本,专家就会沦为“小学生”。

年近半百的他,毅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并在国防大学和武汉通信指挥学院之间,选择了离自己工作更近的后者。

更令人意外的是,当大家纷纷为戴上硕士帽的曾卫华表示祝贺时,他又递交了考博申请。

曾卫华48岁,副师8年,老部长即将到任,时任第一副部长的他居然要考博,让许多人“看不懂”。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导师建议他选择便于“通过”的研究课题,曾卫华竟拒绝了――他偏偏选择了全军理论上的空白――海防部队信息建设。为此,曾卫华率队3次深入海防一线60多个哨所、观通站和基层连队,足迹踏遍战区所有驻军的海岛。论文答辩会上,学术委员会一致认为,论文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对完善我军海边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超前的思路,完备的方案,引起总部领导和机关高度重视。总部决定调集上亿元资金,在济南战区组织海防通信建设试点,为全军边海防信息化建设趟路。2009年1月27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一条消息:山东省军区领导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向坚守在3000公里海防线上的官兵恭贺新春。

这标志着,千里海防一线牵,方寸荧屏掌控间。

一支部队的个性往往与指挥员的性格相似。曾卫华的表率作用,立即引发“鲶鱼效应”,济南军区通信部一大批专家型人才应运而生。仅“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孙鹏所在的通信部自动化站就有军区学习成才标兵3人,近一半的干部是博士、硕士,还有98%的技术干部获科研奖项。

2007年4月,全军应急人才比武。济南军区代表队获亚军,让全军13支代表队惊呼:济南军区什么时候成了一匹“黑马”!3个月后,当曾卫华带着济南军区代表队拿回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3个第一时,全军惊呼:“黑马”变成了“千里马”。

2009年,全军通信兵和电子对抗专业再摆擂台,济南军区两支代表队均获得金牌总数第一。这让全军同行不得不承认:济南军区的通信兵成了一群“千里马”。而这群“千里马”说:他们善跑,那是因为有曾部长这个一飞冲天的“领头雁”。

决不留千秋遗憾

“老曾,这个科目就别搞了。你要不好说,我代表总部指导组成员提出来。”出于对曾卫华的爱护,“定盘子”时,总部一位资深专家拉住急步走向帐篷的曾卫华,劝告之言出自肺腑。

那年9月,渤海湾,“C―01”演习现场,大家就“战区联指作战集团指挥所通信组织运用”这一课题是否参演展开激烈争论。此前的2次预演,暴露出一箩筐问题,眼见离正式演习只有12天,破解之法还未露头。放弃,成为导演部不得不面临的选择。可司职现场演示科目总指挥的曾卫华,却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

演,说不定能铸出一把利剑,但万一演砸了呢?谁承担这个责任?不演,作为三军首次联合通信演习,难得的机会可能就此流失,造成千秋遗憾。但就个人风险来讲,是上了保险。

曾卫华嘴里蹦出的,是3个字:不能撤!“不撤,12天时间根本来不及!”曾卫华立下军令状。12天后,演练一举成功。

因为执著,所以收获。这次曾卫华与演习指导组一同研究提出的“综合组网、综合平台、综合运用”的三军联合作战通信运用模式和有关理论,经受了实战化的检验,至今仍在影响着全军通信与指控的保障模式。

某年的9月,朱日和训练基地。跨战区实兵对抗演习全方位展开,其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高于历届军事演习。

深谙现代战场规律的曾卫华明白,这场实兵对抗演习,比的将不再是兵力火力,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将成为核心元素。

针对“蓝军”拥有全军最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演习前一个多月,曾卫华就召集精兵强将,探索研究信息对抗中以弱制强、以土制洋的克敌之法。最终,跨区作战的“红军”,第一次打败了向未吃过败仗的“蓝军”。战后总结,大家向曾卫华伸出大拇指:通信兵的战法运用应记首功!

2009年,曾卫华作为“红方”总导演,在全军首次组织多军兵种电子对抗部队联合性战役训练。为使复杂电磁环境看得见、摸得着,曾卫华牵头组织战区联合作战用频筹划与管控专题集训,在全军首次深入研究战役层次作战用频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这一创新之举受到总部首长机关充分肯定,经验做法被总部转发。

“野战指控是全军性难题,你们攻关的着力点在哪儿?”

“动中能通、静中能看、全程能控的要求,在野战化条件下是通过哪些手段实现的”……

那年年底,青岛,全军科技进步奖评审通过异地视频展开答辩。“前卫”系统研发负责人曾卫华和“技术总监”孙鹏,面对身处烟台的全军顶尖专家的发问,一一解答“前卫”系统的优长。

问题咄咄逼人,回答要求精准专业。

面对评审委员会连珠炮似的提问,成竹在胸的曾卫华,一番“舌战群儒”,顺利“突围”,“前卫”系统研发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初,曾卫华领衔对军区机关指控系统进行扩容改造,建立起集作战值班、指挥控制和战役训练于一体的指挥信息平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技术人员的建设方案,一个又一个被否定,曾卫华理由明确:伊拉克战争已经使国内军事研究领域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技术决定战术”这一论断。军事作战需求有一点得不到满足,方案就一天不能确定。

路子明确了,实施难题又堆积如山。在原通信部部长刘玉华的带领下,曾卫华像一位“大内总管”,既要盘桓于技术攻关与作战运用的平衡,又要构思实际建设的一步一动;既要设计三军联合的统一平台,又要着眼多年之后的持续发展。建成后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搭建了战区联合作战一体化指挥的综合平台,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固定指控系统再好,也搬不到野外的战场。济南军区党委着眼现实军事斗争需求,把目光投向全区部队野战化指挥控制系统这一全军性难题上。

曾卫华受命担起这一重任。

追求和奋进,给曾卫华和战友带来破解难题的不竭灵感。在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沟壑中,曾卫华和战友将军区首长提出的“静中能看、动中能通、全程能控”的指挥控制要求变成现实。他们再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尝到创新甜头的曾卫华,在引领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将目光死死地盯在理论创新上。

出自“C―01”战场上的“三个综合”理论,从战役层次规范了通信与指控组织运用模式,如何将这一创新理论转化为战术层次的战斗力?那年,曾卫华的想法与总部首长的意图接上了头。曾卫华组织人员历时半年,探索创新出军区、集团军、师旅三级通信平台的构建方法和不同类型部队平台间综合传输、综合交换、综合联接的60种具体方法后,编写出《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组织运用教程》。总部给出“教程是继我军《通信兵战斗条令》之后的通信组织最新指导法规”的评价后,印发全军。

开篇,必须成为样板

那年,曾卫华调任通信部副部长,恰逢全军重大信息化工程――“310工程”全面启动。

工程要求,在短短几年内,5纵6横的信息公路要贯穿鲁豫大地,使通信保障从模拟化转向数字化。

摆在面前的形势是严峻的:思想观念落后、信息孤岛林立、重复性的硬件建设、互不兼容的软件开发,甚至有的部队领导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遗余力,而对决定信息成败的数据、数字不屑一顾……这一切,都严重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信息化战争是整体对整体、系统对系统的对抗。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命门,曾卫华了如指掌。正好,上级关于3个通信总站利用资源优势相断展开内部信息网络建设的决定出台。曾卫华抓住这一战机强调:“这次信息网络建设,开篇,必须成为补短样板!”

“3个并重”的建设方案制定出来了:业务建设与生活配套、硬件与软件配套、加强自身与引领部队结合;

综合信息平台上马了:视频会议、电源监控、线路巡检、值勤维护、网上办公为一体;

分散在千村百点的执勤台站联为一体了:作战、训练、生活……

一批作战师旅部队以此为镜,快马加鞭坐上“信息快车”,远程指挥监控、网上教育训练、网络办公考核、远程技术支援等信息手段相继在两岳雄师变成现实。

此后,曾卫华通过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战区“信息公路”;这一军民融合、互利双赢的建设模式,立即在全军推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