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大栅栏一商铺张灯结彩。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晨曦微露,薄雾笼罩中的北京一点点清晰起来
凌晨5点20分,出租车司机胡继福载上当天的第一位乘客,沿古都中轴线由北向南行进。乘客的目的地是天安门广场。鸟巢、鼓楼、故宫……道路两侧一个个美丽的花坛,在静谧安详中用吐艳鲜花为城市披上节日的盛装。
眼前豁然开朗,朦胧的晨光中,天安门广场展露出雄伟的轮廓。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经过这里了,胡师傅仍然禁不住低呼一声:“太漂亮了!”
就在同一个时刻,来自山东淄博的周菲也赶到了天安门广场。这位已有七个月身孕的年轻姑娘,在北京出差只有短短两天时间,但她一定要抽出时间“让宝宝来感受这一刻的广场。”在摩肩接踵等待升旗的人群中,来自内蒙古的一家三口还拖着行李,“看升旗”是刚下火车的他们北京之行的第一个心愿。
北京时间:6点02分
天安门广场
国歌奏响,五星红旗迎风升起。
一如往日的每一个清晨,国旗的升起,拉开了晨光的面纱,也鼓舞着共和国新一天的蓬勃活力。
又有些不同。数十米长的超大屏幕、色彩绚丽的花坛、天安门城楼下装饰一新的临时观礼台……共和国60年庆典在即,天安门广场展现出的胸襟与气度,让身临其境者心情激荡。
当了20多年导游,但杨淑霞这次带团游览北京却有新的“功课”――要向游客介绍民族团结柱的由来,要讲解街边主题花坛的涵义,要带游客感受国庆前夕长安街上不一样的夜景……“昨天在天坛,走过乾隆建的花甲门,我们团里就有人激动地说:我们共和国,不也是走过一个花甲吗?而立刻又有人说:60年,新中国还正年轻呢!”
伫立广场两侧的56根民族团结柱,是广场最靓丽的焦点。金色的莲花底座,红色和金色为主调的柱体,身着各民族五彩服装的人物图案……“这个好!民族团结!”家住劲松的朱大爷背着手走过一根根柱子,不断点头。人们的称赞让田卫东十分自豪:作为民族团结柱承建方的工作人员,他刚刚在广场上值守了一夜,但此刻却毫无倦色,主动承担了“导游”的角色:“柱子有25吨重,可抗11级大风。这是京族,这是赫哲族……”顺着他的手势望过去,映衬民族团结柱金碧辉煌的,是气势宏伟的国家博物馆。那里正在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天安门广场,是六十年来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见证者;而徜徉在广场上,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共和国记忆。
9月25日晚,工作人员在天安门城楼前国庆临时观礼台安装座椅。新华社发
“国庆35周年时,我就是站在这里跳‘蓝海洋’舞蹈的。”手中端着相机,一位女士说。那一年,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她参加了白天的方队游行和晚上的群众联欢。今年,她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60年大庆“进行时”――一连许多天,她在天安门拍下升旗、降旗的时刻;拍下观礼台铺上红地毯的时刻;拍下辛勤布置广场景区的工人在华灯初上时分,在路灯下吃饭的镜头。“我在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都说很期待北京现在的样子,我得把照片放在博客上,让他们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她的网名叫“罗勒叶”。
在这里重拾记忆的,还有满头白发的王栋臣和他的老伴。1949年开国大典时,王栋臣就在广场的东北角站岗执勤。老人把拐杖指向那个角落:“那里当时有一堵矮墙,后边是小树林,我就站在那里,听着广场上的欢呼……”
82岁的吴兆蕙和她的老街坊、77岁的杨绍华互相搀扶着来到广场,为的是提前感受60年国庆到来的脚步。“十月一日,我上高中的外孙女也要在广场上参加联欢舞蹈!”杨绍华充满自豪。
8点25分,广场大屏幕开始现出绚丽的画面――和着悠扬的乐曲,蜿蜒的长城、沧桑的故宫、宏伟的鸟巢、繁华的金融街、孩子们的笑脸、年轻人街头的热舞……与背后的天空,庄严肃穆的建筑,五彩缤纷的花坛,构成一幅壮丽的节日图景。
北京时间:12点03分
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
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白色礼服,在鸟巢银灰色外壳的映衬下,格外圣洁。新娘说:“我们的婚礼能赶上国庆60周年大庆,真是挺幸运的。”而新郎则补充道:“婚礼上我们也一定会说一句:祝福祖国!”
“鸟巢”靓装迎国庆,游人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李文摄
鸟巢与水立方之间,两个巨型花坛引来众多游客拍照留念。西侧的五个“祥云彩球”,球面用黄色的小花连缀传统的云纹图案。十岁的小学生巧巧在花坛前作着自己的解读:“我觉得这个花坛的寓意是: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努力,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地球母亲!”东侧的“九州同庆”,则由层层叠叠的绒球做成京剧中凤冠的样式。“傍晚上面的灯亮起来,灿若星辰,恍若仙宫玉冠落人间!就更美了!”工作人员说。
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一处义务献血点,刚刚献完血的甘肃小伙子韩落忆拿着献血证腼腆地说:“今年国庆很特别,这是我送给自己的一份特殊礼物。”“哎,咱们想法一样!”坐在他身边的贵州侗族小伙宋继平快人快语,“来北京学习快半年了,明天就要回家了。这次献血,正好可以完成我的一个心愿。”
从奥林匹克公园南门向南直到北四环路,景观大道两侧60组花柱宛若为祖国母亲准备的两列生日蜡烛,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两班环卫工人就不停穿行在“花烛”间,将北京最北端的这段中轴线打扫得一尘不染,一班下来也不知要走多少路。“国庆60年庆典就要到啦,把这地扫干净了,就是我作的贡献。”保洁员张大伯说。
北京时间:18点40分
南新华街琉璃厂
不时有顾客登门,“世纪其祥工艺礼品店”老板叶信相决定把闭店时间延长一会儿:“大多是来买国旗、订国庆纪念品的。只要是跟60庆典相关的,都很热销!”这位做了十几年纪念品生意的浙江商人指着店里的一片“中国红”给记者看:大红灯笼加“60”造型的工艺摆件,绘有革命领袖事迹的红瓷套装,大大小小的五星红旗……“春节过后,上门订购国旗的单位和个人就多起来了。”此时的他,有着“甜蜜的烦恼”:“你看,一天下来,最热门的插旗又脱销了――大宗订购比较多,我们厂子里的工人已经连续加班加点几个星期了,还是供不应求。”
北京琉璃厂南新华街,不到五百米的街面集中了近十家这样的店铺。一面面五星红旗被人们从这里捧出,将北京汇成红色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幸福的海洋。
北京时间:20点50分
西单商业街
被灯火映亮的夜色中,人流如织的西单商业街上处处是国旗――在一幢幢商厦楼顶招展,在一辆辆汽车车头上舞动,在一位位游客手中绽放。
消失85年后重建的西单牌楼巍峨挺拔,91棵高大银杏组成的树阵满蕴生机,一个个姿态各异的国庆主题花坛更是美不胜收,巨型编钟、中华腾龙,甚至高跟鞋、梳妆镜、耳机等等“时尚造型”,都默默诉说着新中国60年的辉煌巨变。
“快看,喷泉!”随着一阵欢呼声响起,正在西单文化广场上拍照的吴凡宇抱起儿子向不远处的喷泉跑去。《北京颂歌》、《祖国你好》……一首首国庆音乐和中外名曲欢快地播放着,被各色鲜花环绕着的玻璃地面上,LED灯箱不断变换着色彩,映照得拔地而起的水阵别样绮丽壮美。“太美啦,定格!”吴凡宇手中的相机咔咔作响。
文化广场西侧,北京图书大厦匠心独运,把新中国的足迹“印”在店内一根根立柱上――“共和国记忆60年图片展”由此化整为零点缀在书海之中。在20卷本的《星火燎原》架前,来自云南的47岁军人肖复云已经站在那里读了很久。“这里面都是老革命写的回忆文章,很感人。没有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我们今天哪里还能进北京旅游,哪里还能站在这么好的大楼里安心看书!”肖复云说。另一隅,私营业主陈先生买了《新中国60年60个路标》、《共和国历史的细节》等厚厚一摞书,“打算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们看看,让下一代对国家的了解更深、感情更深”。
21点40分,夜色愈加浓稠。潮水般的观影人群从首都电影院放映大厅涌出,三五成群地谈论着刚刚观看的影片《建国大业》。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几个大二女生来自同一个寝室,一起自费来看《建国大业》。“看过后有很多新的收获,当我们欢庆新中国60岁生日的时候回头看看,那段历史更值得铭记。”她们说。
北京时间:22点20分
长安街
“请大家按顺序上车,不拥挤,不加塞儿,安全愉快回家去……”人流涌动的地铁站口,58岁的王淑英大妈疏导着,“这嗓子都喊哑了,可不碍事儿,咱本来声儿就大,用在这儿,算是用对地方啦!”大妈骄傲地说,北京奥运会时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蓝立方”(城市志愿者服务站)成员,给人们指路答疑,“可充实着呢”。国庆志愿者招募前,她老早就拉着老伴、女儿准备报名了,最后一家人果真如愿以偿。“你看看这衣服,祥云、天安门、五星,穿着倍儿自豪!”大妈指着自己身上延续了奥运志愿者服装风格的蓝色长袖衫,开心地说:“和奥运那套一样,这可是我最珍贵的收藏!”
亮丽喜庆的街区,欢乐喧腾的人群,井然有序的交通……为此默默奉献的,是一批热情而真诚的志愿者。国庆期间,有95万志愿者在各自的岗位上行动着。“我刚在北京找到工作不久,能入选志愿者太高兴啦。为共和国的生日尽些力,是我一辈子的荣誉!”作为他们中的一员,25岁的广东小伙子王海民没有道一丝辛苦,而是用微笑温暖着美丽的北京秋夜。
国槐如盖,鲜花似锦。
4000万盆鲜花连缀起盛装的北京,每一片花瓣都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祝福。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