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可靠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全局和发展大势,科学确立国防战略,适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赋予军队新的职能使命,推动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阔
60年波澜壮阔,60年风雨征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军队已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
适应军队职能的历史性转变建设现代化合成军队
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共和国开国的礼炮声中,为武装夺取政权浴血奋战了22年的人民军队,开始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随着军队职能转变,如何建设一支能够有效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武装力量?
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词中就庄严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一年后,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上,面对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战斗英雄,毛泽东用他一贯幽默的语言谈了新中国必须要做的“两件大事”――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在为大会题词时,他号召大家: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更加进步,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
胜利来之不易,和平需要珍惜。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这是历史的结论。
人们不会忘记,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国家屡遭侵略、人民奋起反抗的历史。仅1949年前的近半个世纪,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陆地入侵我国就达30次之多。
正当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一心一意开始和平建设,战火却烧到了鸭绿江边。面对侵略者的挑衅,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面对如此情况,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还不能全面展开。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刻也没有放松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宏伟事业――
新中国成立一个月后,人民空军成立;
新中国成立一年后,炮兵、装甲兵、防空部队、工程兵相继成立……
初创时期的人民空军还十分稚嫩。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人民空军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不足200人。然而,不畏强敌的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425架的赫赫战果。1951年国庆节,毛泽东在会见国庆受阅部队代表时动情地说:多少年来,帝国主义反动派如此欺侮我们,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现在我们有了空军了,有了空军就好了……
建立一支强大的海空军,这是中国人民梦想了多少年的愿望。
1953年2月,沿着东去的大江,毛泽东乘人民海军军舰从武汉驶往南京。旅途中,他谆谆告诫共和国年轻的水兵们: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我们应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他欣然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此时,人民海军成立还不到4年。4年前的4月23日,在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凯歌声中,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诞生。
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兴校。沐浴着新中国的朝阳,军事学院、军事工程学院等一批正规军事院校陆续成立。毛泽东亲自选调刘伯承、罗荣桓、叶剑英、陈赓等一大批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大办军事院校……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人民解放军绝大多数部队随即从战时转入平时。在军队建设的关键时刻,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于这一年年底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会议指出军队现代化建设中长期的、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训练部队……
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令,化作了三军将士的不懈努力,化作了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最初的成果。短短几年间,人民解放军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4年,第一架国产飞机飞上蓝天;
1955年,开始实行薪金制、军衔制、义务兵役制;
1956年,确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1958年,全军员额减至240万;
1959年,全军武器装备基本实现制式化……
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5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庄严宣布: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迅速在这片经济、技术都还十分落后的土地上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
1964年10月16日,随着罗布泊上空升起壮观的蘑菇云,中国从此有了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
“两弹一星”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我国自行研制的枪械、火炮、装甲、舰船、飞机、导弹等各类兵器陆续装备三军部队。
在原子弹的爆炸声中,建设中国战略核反击力量的努力也在悄然展开。1964年深秋,中央军委下达了在某地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
不到两年时间,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式、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贮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便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1966年7月1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一支掌握现代化尖端武器的新型部队――第二炮兵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正式组建。
在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道路上,人民解放军迈开了崭新步伐。
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20世纪80年代初,冷战的阴云还笼罩在人们头上,邓小平就敏锐地洞察到: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
“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争取五至十年不打仗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他告诫全党全军,“这个判断,对我们非常重要”“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能够安心地搞建设?”
这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判断,拨正了国家建设发展的航向。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移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
专注于改革开放的中国,应该拥有一支什么样的武装力量?
1981年秋天,一场气吞山河的大演兵在华北大地拉开帷幕。
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按现代战争要求组织的诸军兵种合同军事演习。
演习结束后,邓小平登上敞篷车检阅参演部队。面对征尘未洗的将士,邓小平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作出高度概括: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984年10月1日,共和国35周年国庆。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在天安门前威武列阵,展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成就。
就在这次阅兵8个月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伸出一个手指,向全世界宣布裁减军队员额100万。
兵多不一定强国,冗兵却能误国。基于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判断和建军规律的认识,邓小平的“精兵”思路日渐清晰。
――如此大规模的裁军,会不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我军过去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现在改变了,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
――作为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我军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战略方针?
“我们实行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面对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我军长期赖以制胜的法宝是否依然有效?
“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的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
实事求是,因势而变。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义无反顾地迈上了“精兵、合成、高效”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1980年至1981年,裁并了各级机关重叠机构,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军步兵师改为简编师。
1982年至1983年,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部改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部队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
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全军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0多个。
经过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兵员总额从 1975 年前高峰时的611 万,减到1985 年的300万。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与裁军相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的关键一步……
从百色起义开始,经历了人民军队成长壮大漫长过程的邓小平,对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尤其是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
1975年,重新回到领导岗位的邓小平第一次到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关讲话开篇就说:“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1989年11月,在离开军委主席岗位之际,他向全军指战员提出殷切期望: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作为一位放眼世界的战略家,邓小平始终把现代化建设放在我军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他多次强调,谋划军队建设全局,“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要解决现代化问题”。
未来战场上的较量,最根本的是人的素质的较量。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心指导和决策部署下,100多所军队院校得以恢复。新成立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并将原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合并成为培养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和高级军事理论研究人才的我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我军人才队伍建设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1987年,中央军委明确提出,部队训练要以合同战役战术训练为中心。翌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与革命化和现代化一样,正规化也被邓小平置于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他强调,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越高,越需要加强正规化建设;军队建设的所有领域、所有方面,都要建立制度,制定法规,纳入法制轨道。
1988年9月14日,中南海怀仁堂。邓小平在这里会见了实行新的军衔制后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民解放军17位高级将领。实行新的军衔制,是全军官兵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是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重要步骤……
改革,改变了国家命运;改革,振兴了人民军队。
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冷战让位于和平,但世界并不安宁。全球性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我军能否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我军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
“打得赢”“不变质”,这是江泽民一直关注的两个历史性课题。
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中国安全环境发生的变化,根据世界范围内高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和战争形态的演变,党中央、中央军委精心绘制着跨世纪的强军蓝图――
把“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作为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的总要求,统揽新时期军队建设目标的全局;
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立足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
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保证广大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把加强质量建设作为实现我军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推动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确立依法治军方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等法律法规,逐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
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跨世纪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争取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目标、道路、措施、步骤,构成了一整套富有远见的治军方略。人民军队迎来了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战略性转变。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1995年春,江泽民沿着毛泽东创建人民军队的足迹,一路风尘从湖南来到江西。走过这片浸透着先辈鲜血的土地,江泽民对随行人员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使我们这支军队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听党的话。
“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看,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的绝对领导。”在领率机关、在基层连队,江泽民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江泽民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军队形成和发展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和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1994年,他倡导在全军范围内开展了以“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四个教育。
1995年5月,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
199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0年10月,总政治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着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既是对‘量’的要求,更是对‘质’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考虑,党中央、中央军委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
1997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基础上,军队裁减员额50万;6年之后的2003年9月,再次裁减员额20万。与此同时,我军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和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高技术军兵种不断加强。
199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了集中统一领导。
军队和武警部队停止经商活动,加快改革保障体制和保障方式,启动三军联勤,后勤保障社会化逐步推开。
改革完善院校培训机制,压缩院校规模,合并撤销一批军队院校,组建5所综合性大学,院校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综合化、集约化。
建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高素质人才机制,走出军队干部由自己培养与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
兵役制度改革、军官服役制度改革、作战指挥体制改革陆续出台……
放眼世界,世界新军事变革进入一个新的质变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抓信息化这个本质和核心。
与时俱进砺精兵。15年间,我军战斗力大幅提升,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明显增强――
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3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充分显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和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1997年成功进驻香港,两年后又成功进驻澳门,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进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8年夏,30万子弟兵决战三江,与人民群众一同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展示了攻必克、守必固的强大战斗力。
1999年,当共和国迎来50华诞的时候,人民军队以崭新的风采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三军将士的威武军容、高昂士气和精良装备再次向世人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矛盾更加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不仅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
这一切,迫切要求人民军队拓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范围,赋予军队建设新的时代内涵。
2004年年末,胡锦涛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
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我军职能使命有了新的拓展,军队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胡锦涛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党中央、中央军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兴军之策、强军之道――
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全面落实“五句话”总要求,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解决好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官兵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这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军方略,为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趋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无论一个政党,还是一支军队,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全军大力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各级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军委、总部相继召开学习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研讨会,编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系列读本,下发《关于全军部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见》;重新修订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几年间,全军军以上单位共举办领导干部理论轮训班6500多期,团以上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全军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和要求,正在转化为全军官兵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动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支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能够有效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凝聚全军智慧,广纳中外经验。2008年12月,胡锦涛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了深刻阐述,并将其高度凝练地概括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使命任务的新要求,当代中国军人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价值宣言。
强军务必兴训,兴训才能强军。2006年6月24日至27日,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强调,军事训练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他号召全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火力主战、联合制胜、全域战场……2006年以来,全军各部队共举办信息化讲座和高新技术知识培训班31000多场次,大江南北的演兵场处处呈现出鲜明的信息化特征。
为培养造就大批适应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新型军事人才,中央军委和四总部不断加大人才战略工程实施力度――
建立和完善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军事高等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院校体系;
选送军队干部入中央和省级党校学习,开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大军区职和军职领导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军兵种知识交叉培训班;
逐步实现军地通用人才主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
建立完善人才奖励机制,颁布军队技术专业人才奖励规定,设立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参谋人才、士官人才奖……
2007年建军节前夕,走过80年辉煌历程的人民军队以崭新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量体裁衣、肥瘦得体的07式军服折射出了诸多人性化的新理念。
如同军装的变化一样,人民解放军的吃、住、行、医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基层官兵的饮食结构已由温饱型发展到了营养型;边海防一线,昔日的木制、铁塔式哨楼,已被永久式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哨楼所代替;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把全军众多医院连在了一起……
2007年新年刚过,经中央军委批准,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打破军兵种专业和地域界限,统一整合、集约使用后勤保障力量,人民解放军后勤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武器装备注重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稳步走开。随着一批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弹药、电子对抗装备陆续装备部队,全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向着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方向加速推进……
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人民解放军履行职能使命,维护和平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参加“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到“和平使命―2009”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到人民解放军海军赴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护航,显示了中国政府和军队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力量。
风云激荡的2008年,人民子弟兵一往无前、勇挑重担,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从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到支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人民子弟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指挥,在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上续写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辉煌……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永不停歇的奋进中书写进步与发展的轨迹。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拼搏中不断向前推进。
10月1日,走过82年辉煌历程的人民解放军将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检阅,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正在展开一幅全新的壮美画卷。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贾永、曹智、李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