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冬,张力大学一年级在颐和园留影
秋色渐浓,国庆的喜气染遍大街小巷。这让张力想起了31年前的夏秋之交,那个点亮他命运的时节。
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记忆中的往事有时会不期而至地跃入张
虽非与共和国同龄,但张力的人生却在与祖国同行的激越中一路走来――50年代生人,青少年时期经受非常年代的磨砺,也曾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令激起“在农村干一辈子”的冲动,但理想的火光最终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刻被真正点燃,从此,教育改变了他,也让他走上了用教育改变他人的奋斗之旅。
今天的张力,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已有10年,那个当年倾心“原子核物理”的热血青年早已转身为一名宏观教育政策的研究者。20多年间,多次参与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文件的调研起草,亲历了许多重要教育政策的出台过程,这一切让他备感欣慰,“如果从事物理研究,我可能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些许成绩,但今天,目睹成千上万的贫困学子都有了上学的机会,我为自己能在其中付出一份辛苦感到无上荣光。”
国庆前夕,张力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非凡成就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那些数字背后所浓缩的辉煌让他一次次激情澎湃――
“60年前,当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占全国人口80%以上,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初中入学率仅为6%,其他阶段教育入学率低得不好统计,每1万人口中的高中、大学在校生仅为8人和2人。”
“60年后,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已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2004年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达到0.954,在124个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测的国家中排第43位,在全球范围扫除文盲方面,新中国教育为人类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教育制度体系,到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下教育获得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文盲充斥的人口大国,到教育规模全球第一的人力资源大国,中国呈现给世界一个奇迹。然而,张力深知,奇迹的背后是一段怎样的艰苦历程。
记忆中,那些倚墙而立的孩子们总是勾起他的阵阵心痛。那是1988年,初次参与国家重要文献起草工作,张力和他的同事受命对全国教育发展指标进行分析,为党中央、国务院起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做准备。
此后一连5年,张力和同事们跑遍宁夏、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的许多贫困县。在一所破旧不堪的农村小学,张力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校长一敲破犁铧片,学生涌入教室,争相抢占靠墙根的位置。原来,教室内只有老师的一张课桌,所有学生站着上课,靠墙总比站在中间省些力气。
此时已是初冬,1/3的学生竟还穿着单薄衣裤。张力说,不少学生每天往返十多里路,家长觉得念书太辛苦了,念了也没什么用,索性就不让孩子上学了。
1993年,张力和他的同事把精心梳理的专题报告呈交当时的国家教委,随后,历经五年调研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但这毕竟只是一份国家级的纲要,迫切需要一个专门的教育扶贫项目做依托”,张力说,筹措资金是当务之急。
让张力没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之后,他就接到任务,向来华考察合作项目的世界银行高级项目官员毕和熙介绍中国政府落实《纲要》的设想。于是,张力在《关于全国义务教育扶贫工程的初步设想和建议》中提出,国家能否拿出一笔专款,用于贫困地区校舍改造和教师津贴。
出乎意料的事接连而来。1994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即派人赴山西、内蒙古等地进行专题考察,确立了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具体建议构想,很快,为期5年的第一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正式启动,中央财政投入专款39亿元,地方配套资金87亿元,共计126亿元。此后,中央和地方又大规模追加投资,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和三期工程。我国有史以来财政资金投入最多的教育扶贫工程,就这样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下来。千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
最近一次到农村调研,是今年4月间。张力说,现在的农村学校已大不一样,“操场、围墙、桌椅、学具大部分都已标准化,教育信息化设备也一步步配上了,山里的孩子有了眺望世界的‘千里眼’”。
回过头来看,张力坦言,“没想到国家的动作这么快,力度这么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实现教育公平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教育惠民生的大事接连不断,对贫困家庭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全体国民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
在自己身边,张力真切地感受到那些他经常写在报告里的“教育成就”:和家人从1993年开始陆续资助的“希望工程”学童,这几年再也续不上来了;放眼社会,无论阶层,不分老幼,为学习、为充电、为提升素质和能力而投入的热情带火了偌大的教育培训产业……
今天,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抚今追昔,张力深感教育事业越来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连在一起,越来越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当前和长远的幸福,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宏观教育发展勾画新的蓝图,我坚信,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似锦繁花,将有力支撑起一个全新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