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对已经35
1989年正当他学成之际,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接踵而至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这时,人们的思想十分混乱,在国外的学子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左学金的选择是:回国。
左学金的回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留学人员报效祖国的佳话,一时广为传播。上海社科院院长张仲礼亲自到机场迎接他。
左学金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呢?论学业,他在匹兹堡大学是很优秀的;论经济条件,如果留在美国或到别的国家工作待遇都不会差,而回沪每月也就是300多元的薪水。
尽管社会上对于左学金回国的做法都给予好评,但是他本人却很低调。他只是说这是老院长张仲礼模范行为的感召。张仲礼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回国的。当时他已经在美国获得了很高的学术地位,他的著作《中国绅士》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力作。在听说好友费孝通已被打为右派的情况下,他仍然不顾美国政府、华盛顿大学、远东经济研究所、美国移民局等各方面的阻拦,毅然回到祖国。老院长喜欢左学金,左学金敬佩老院长,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都热爱祖国,相信共产党。因此,左学金选择了回国之路后,从没有后悔过。
他在美国学习时,国内社科院的科研条件还很差,为了增强院里的科研能力,用自己的生活节余买了一台电脑寄回国,为同事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回国时他又自己花钱买电脑送给所里。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说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想起他上党课时说的话。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我们的社会科学是党领导的社会科学事业,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要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提醒知识分子党员时刻不忘听从党的领导,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这也是左学金心中的追求。(受访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本报记者倪迅采写)
1980年左学金到西藏进行人口专题调研和当地的孩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