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数据就是‘硬道理’的硬证据。”他笑着说。
9月19日至10月20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盛放北京
不断变化的数据,好似竞技场上快速刷新的纪录,更似新中国成长的鲜明刻度;六十年攻坚克难的突围与奋进,尽在其中。
从35岁到73岁――让人民享有更长久的寿命
相关数据:2008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73岁,比1949年的35岁有了大幅增长;我国共有医护人员373.5万,比1949年增长近十倍;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余个……
给人民以健康恒久的生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追求。
“看来我还算中年人呢,这要回到几十年前去,可就不敢想了。”53岁的王金鹏女士指着面前的“新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变化图”,笑着对同伴说。
图表显示,我国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1949年为35岁,改革开放初期提高到67.8岁,现在则达到了73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中居领先地位。
是医疗卫生水准的提高,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在医卫展厅里,消灭血吸虫病、接种牛痘等资料照片诉说着我国与各类疾病的不懈抗争。
“我当过十几年赤脚医生,那时候医院很少,乡亲们病得重了,得爬好几座山送到省城医院去看。”满头银发的刘惠鹃阿姨仔细端详着我国医疗资源变化情况,啧啧称叹:“现在全国医生护士有373.5万,比1949年翻了快十番;病床数翻得更快,403.09万张,是1949年的47倍多!”
和医卫系统同时护佑着人民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新农合、养老保险、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一个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的社保网络逐步形成,为13亿人民筑起坚强的“生命城防”。
“一、二、三……”在体育展厅里,京源中学初一男生王京南围着四层高的“荣誉塔”,入迷地数着中华健儿在世界大赛中夺取的奖杯、奖牌数。展柜里琳琅满目的奖牌、奖杯、奖状,墙上一个个冲刺、跳跃、拼抢的身姿,将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定格成永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2284个,是改革开放前的近88倍;打破世界纪录1021次,是改革开放初期近6倍。托举起这个“塔尖”的,是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现在,我国常年参加锻炼者超过3.4亿人,直接促进了全民体质的增强。
从100元到15781元――让百姓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相关数据: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彩电年产量由38年前的0.02万台增至9033万台,移动电话用户由1988年的0.3万户增至64125万户……
“广州吉祥路100号”、“海尔新世纪智能之家”,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的富足家庭,一个是二十多年后的普通民居,一左一右比肩而立,带着观众们做了一趟“时空旅行”。
“对比太强了,和我家的变化一个样!”看看右边屋里的双卡收录机、鸿运扇,再摸摸左边屋里的高清液晶、数字冰箱,人们纷纷赞叹。
类似的今昔对比,在整个展厅里俯拾皆是――
挂号信、电报机、摇把子电话、大哥大、智能超薄手机……由慢到快、由单一到多样、由简陋到美观,折射出新中国通讯业的飞速发展:2008年,我国固话用户 34036万,比1949年增长1560倍,移动电话用户64125万,达1988年的213750倍。
马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由“出门基本靠腿”到“海陆空”多样化选择,由赶马车到打飞的,由步履维艰到日行万里,昭示着新中国交通业的日新月异:公路里程、铁路里程、机场数目分别从1949年的8万公里、2.2万公里、49个增至当前的373万公里、8万公里、160个,居民2008年度人均交通消费804元,比1957年增长150.7倍。
粗茶淡饭、鸡鸭鱼肉、营养配餐……由填饱肚子到追求营养,由选择单一到丰富多彩,反映出国人饮食消费的喜人变化: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就餐支出878元,是1990年的14.8倍,与此同时,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却由改革开放之初的57%降至37.9%,消费质量全面提高……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1949年翻了15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1949年翻了108倍。”听着讲解,黑龙江游客张汇丰感同身受地连连点头。他来到留言台前,挥笔写下两行大字:“六十年巨变,人民有信心;坚定跟党走,决心永不变”。
从0.07万到4200万――科教为新中国插上腾飞之翼
相关数据:2008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达2.6亿,高中以上教育在校生数为1949年133倍。2008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07万增至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眼前这尊“60”造型的模型,寓意深刻,气势夺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中的金属叶片、风力发电设备中的轴承、待飞升空的火箭,三样表征着世界先进水平的部件组合成巨大的“60”,顶天立地于工业展厅正中,一如中国高新科技在国际前沿屹然挺立。
“看啊,原子弹爆炸原理!”在我国自主研发的EAST核聚变试验装置前,听到一个小伙子的叫喊,供职于国家科技部的杨长春脱口而出:“错啦,是氢弹原理!”然后,这位从事过22年热核聚变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开始给小伙子耐心讲解,身边很快聚拢起一圈听众。
“我是自己过来看展览的,咱中国科技的进步让我自豪,所以,当一天临时讲解员也愿意啊!”杨长春笑着说。
自豪的远不止杨长春一人。神七航天器模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当看到这些成果汇聚一堂,每个人都兴奋流连,不舍离去。
科技腾飞的背后,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稳步迈进。60年来,中国人由80%文盲到90%有文化,2008年,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达2.6亿,高中以上教育在校生数为1949年133倍,教师总数由1949年的93万人上升至1463万人……这些数据,被同文中学初中生付亚慧一笔一划地抄在了小本子上,“回去写日记用。回顾这段历史,让我对今天的读书机会加倍珍惜!”
从315种到1943种――让精神世界永远“艳阳天”
相关数据:2008年,我国博物馆总数达1993座,图书出版物印数69亿余册,报纸1943种,刊物印数31.05亿册,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分别达4.33亿张和 15770万余张。
一幅题为“国色天香”的国画长卷做背景,文化展区搭起了一个星光熠熠的舞台。巴金、齐白石、梅兰芳……一位位曾闪耀于新中国文坛艺海的名人形象被嵌在落地画框内,仿佛一台永不落幕的演出。
“我最爱看常香玉的豫剧了,以前能抱着‘洋匣子’(收音机)听上几段,就高兴得不得了。现在好了,戏曲频道常播出,儿子还给我买了她的碟片,随时都能看!”看着常香玉的剧照,冯奶奶感慨地说。
政治的稳定、经济的腾飞,催生了新中国鲜艳的文艺百花。今天,我国文化消费空前繁荣――全国图书出版物69亿余册,报纸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15种增至1943种,刊物31.05亿册,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更是从无到有,分别达4.33亿张和15770万余张。电视从最初的“奢侈品”变为普通家庭的必备品,播出覆盖率高达96.95%;与此同时,公共文化设施也处处花开,博物馆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座迅速增长为1993座。大量贴近百姓、富有教益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展开,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便捷的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享受,端正的文化风尚,使全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稳步提升,百姓精神生活成了一片明丽的“艳阳天”。
9月27日,观众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和谐号”动车模型。“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自9月19日在 北京展览馆开幕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
综合展厅尽头,一面巨型电子屏幕播映着新中国未来的壮美蓝图。
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欣欣向荣。图为一观众在看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报样。
讲解员为观众介绍获得各项国家级重大奖项的科学家事迹。
“中国魔稻”――杂交水稻被移植到科技展区,引来观众们细细观看。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入学率仅为20%;60年后的今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辉煌六十年”成就展示意图及展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