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刘茜)“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乡土教材建设和教学工作仍然比较薄弱,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没有自己的乡土教材;乡土教材的合格师资比较缺乏;乡土教材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有效的激励手段。”在两天的“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
据了解,乡土教材是指国家统编教材以外的所有教材。它是各地在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范围内,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的实际和特点而编写的教材。乡土教材的内容往往涵盖当地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族风情习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等。
不同民族和地域拥有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编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是对青少年进行本土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乡土知识传承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
据介绍,此次会议是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乡土教材收藏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大会主要议题包括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民族团结与多元文化教育;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国家政策支持;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乡土教育研究;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与地方课程开发模式的建构;乡土教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乡土教材与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