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马王村的胡志乐今年69岁了,今天他专程开老年摩托车来看戏。“这个戏怪有意思,
被胡志乐认为“怪有意思”的《审衙役》来源于一个濒临灭绝的剧种――渔鼓戏。这个几近失传的民间剧种正是借助小戏节被重新发现,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博兴县重视戏曲文化建设。2003年以来,小戏节在博兴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小戏节不但为全国小戏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也给当地群众送上一道不同地域、不同风味的戏曲大餐,活跃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农民看戏,政府埋单。为了能让农民在家门口看上戏,博兴县下足了功夫。他们把送戏下乡作为向农民输送文化的主渠道,去年,博兴县为了扶持县剧团发展,专门拨款20多万元,剧团累计演出200多场,博兴的农民都在自家门口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演出。
为完善文化传播网络,博兴县还为农民建设了一批文化活动场所。博兴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建有镇文化中心10个,村文化大院359个;拥有农村业余剧团160个,业余演出队伍3200人。2006年以来,博兴县与山东省艺术馆联合建立了“山东省青少年艺术培训基地”,组建了“博兴吕剧票友协会”、“戏迷俱乐部”,由各镇、村组织的文艺演出达2300场次。现在,全县12个镇已经全部进入了省、市社会文化先进单位行列。
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中心主任周光说:“大剧团很少下基层,农民们也很少有机会去省城看戏,所以大部分老百姓看的都是地方小戏。在博兴县举办的小戏艺术节提升了小戏艺术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给广大群众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