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争先”,这是张家港精神的特质之一。这份精神传统,同样渗透进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要让张家港拥有全国县市当中最好的基础教育。”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王松石说。
在张家港,农村薄弱学校及外来民工子女学校等教育“短板”被拉长。这里不仅拥有梁丰中学等教学质量在全省名
在这个区域,已经基本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所体现出的教育公平,提升了张家港的“软实力”,促进了张家港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公平,体现在“人人都能上好学”
2008年新学期开学,张家港西港小学校长韩晓东放弃选择镇中心小学,把女儿留在了自己的“村小”就读。原本“舍近求远”,到镇上读小学的6位家长,也都把孩子送了回来。韩晓东很自豪:昔日戴着“薄弱学校”帽子的“村小”,如今,在教育硬件和软件上,已基本能和城里学校“平起平坐”了。
城乡教育的差距,在十年前的张家港,一样存在。房屋破旧,教学设施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改造薄弱学校,成为张家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起步”。
硬件的改造,需要财政实力的支撑,更需要张家港的领导有现代教育的意识。此时的张家港,GDP已高达1000多个亿,相当于100多个中部县市的经济总量。
市委领导的态度积极而富有诗意:“要让1.5万农家娃像城里孩子一样,拥有现代化的学校、有本领的老师,让1.5万个农村家庭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一项旨在“让所有偏远地区的老百姓都受益”的农村薄弱校改造工程在张家港启动。通过老校原址改建、资源置换改造、撤并易地新建等三种模式,投资1亿元,全市20所薄弱村校于2006年全部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基本现代化。
“在张家港,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人人都能‘有学上’,而且力求人人都能‘上好学’。”王松石说。
且看张家港为实现教育公平所做的财政支出:“十五”期间达20.68亿元;2008年,教育投入比上年增加20.8%;2009年,预算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8%,达17.45亿元。在苏州市行风评议活动中,张家港市教育系统从2003起连续四年排名首位,2008年重夺第一。
教育均衡,建立教育资源“城乡流动”机制
2009年8月,徐州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刘莉娜,以小学语文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张家港市教育局的公开招考。让刘莉娜没想到的是,她被安排到了地处乡村的金港中心小学。为给农村学校输入“新鲜血液”,2007年起,张家港规定,应届师范毕业生经公开招考录用后,一律到农村学校任教。实施3年来,没有一个人破例。
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钱洁雅告诉记者,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要建立起城乡教育资源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畅通“养料”往薄弱校输送的“管道”。改造薄弱校,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理念的转变和革新,需要有“领头雁”。2006年以来,张家港有效实施了校长“有向轮岗”制度。“有向”,就是同一学校任职5年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进行异地轮岗交流,交流的方向之一,是能力强的到薄弱学校,实施“造血工程”。4年来,全市18名中小学校长(园长)到农村薄弱校(园)担任校长。
去年和今年,张家港市又先后出台文件,使城乡学校教育经费得到了同步提高,为建立城乡教师资源流动机制消除了管理上的障碍。其中,骨干教师培养向农村倾斜,农村骨干教师的津贴是市区同类骨干教师的2倍。
曹国庆是后塍高级中学的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2006年,他被教育部选派赴香港担任中国语文教学指导组组长,并被教育部评为赴港优秀指导教师。回到原来的学校后,许多市区学校伸出了“橄榄枝”,但他一一婉拒,“我现在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成就感和成长空间。”
“校长交流任职”、“城乡学校管理联动”、“师资均衡配置”等机制,使张家港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迅速崛起,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在2008至2009学年全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初中一等奖学校的比例,农村和市区各占一半。
教育关怀,用心牵手“流动的花朵”
从2005年起,张家港市政府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与本地孩子一样享受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为“端平”这碗“水”,张家港每年要增加5000万元财政支出。
2009年,张家港外来人员子女总数达4.32万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公办学校吸纳了70%,其余的由外来人员子女学校解决。
“我们的政策是‘规范+扶持’。”钱洁雅说,“2006年,我们专门出台了《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标准》。达到示范标准和合格标准的,分别按投入总额的20%、15%给予奖励。”目前,所有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完成,财政累计支出奖金1500万元。2009年,张家港市又出台文件,对教育质量达优秀的学校一次性奖励20万元。
“除经济激励机制外,更好的办法是‘给人’。”钱洁雅说。2006年,教育局从镇中心小学、市镇小学中选调优秀副校长或中层干部,以“支教”的名义到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任校长。又派支教教师跟进,保证公办教师比例达到25%。教育局承诺:他们的工资、待遇全部由原公办学校发放,支教教师每人每月还有300元交通补贴。
通过支教教师与自聘教师结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要接受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等措施,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如今,90%以上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能熟练使用电脑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和共享教育资源。
很多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愿望:“长大了,我也要在张家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