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岁的山东省聊城市小杨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忠,在村支书岗位上整整干了60年。60年来,张国忠扎根基层,不计得失,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他所带领的小杨屯村也从一个逃荒要饭的穷村变成“鲁西北的一颗明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张国忠的
“求是论”
1949年,张国忠出任聊城市茌平县小杨屯村党支部书记,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国忠都能准确把握“求是”这条发展的真理。
“大跃进”时,有人搞浮夸,他不跟风;“文革”期间,别人搞空头政治,他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来,他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工作中,张国忠努力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困难时期,他给群众讲紧密依靠集体度灾荒;“文革”时期,他给群众讲多打粮食多贡献;实行“责任制”时,他给群众讲共同富裕是方向。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他提出了“科学兴业、和谐立村”的发展思路,推动小杨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张国忠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努力克服这一困难,采取听广播、看电视、拜老师、交朋友等各种形式了解国家形势,学习大政方针,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常说,“只要天塌不了,地陷不了,我对共产党的心就变不了。”
张国忠的“吃亏经”
“当干部首先学吃亏,学吃亏就有人跟随;当干部必须能吃亏,能吃亏才会有权威。”这是张国忠总结的“吃亏经”。张国忠常说:“世界上什么学问都好学,最难学的是吃亏;要当个好干部就要学会吃亏,不怕吃亏。”60年来,他始终坚持做到“三不”:劳动不变,经济不沾,党风不偏。
60年来,张国忠南下北上,为群众搞服务,没有报销过一分路费;请专家、教授在家吃饭,没有报过一分钱;为群众办了无数好事,没有吃过群众一次请;村干部开会研究工作,没花集体的钱吃过一顿饭。张国忠先后有三次脱离农村转为国家正式干部的机会,他都放弃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他带领群众科学种田,凡是风险大的项目,他都是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先试验,成功了,把技术传给群众,失败了,自己受损失。1997年,茌平县奖给他1万元的“特殊贡献奖”,他全交给村里修了路。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小杨屯党支部人人肯吃亏,个个讲奉献,成为群众信得过的好班子。
张国忠的“致富观”
“凡是能让群众收入增长的发展路子,我们就要接受,这就是解放思想。让群众得实惠才是硬道理。”这是张国忠的“致富观”。
小杨屯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农村工作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小杨屯党支部带领群众大胆闯
市场,“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农业”,率先搞起了以肉鸭养殖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现已建起集种鸭、孵化、养殖、饲料、加工、冷藏、生物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山东小杨屯鸭业科贸有限公司。2008年产值达1.8亿元,实现利税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0 元。
自2005年以来,小杨屯村实行了“五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即免村民照明电费、免有线电视入网费、免村民生活用水费、免车船使用税、免村民上交三水费、补70岁以上老人每年300元。2006年,小杨屯村投资280万元,建起了全市村级一流文化中心大楼,并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建起了图书室,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开设了小杨屯党员教育频道。
付出终有回报。张国忠曾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先后当选党的十一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他领导的小杨屯村也多年被评为省、市、县级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