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北邢台“太行文化”促发展

2009-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许晨、孙涛 我有话说

本报讯河北省邢台市把“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太行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依托太行山丰厚的红色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强劲增长。2008年,邢台市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旅游创收30亿元。今年“太行山文化节”和国庆节期间,文化旅游产业更是呈现“井喷

”旺势,同比增长72%。

金秋时节走进革命老区邢台县前南峪村,仿佛走进了“花果山”:缀满枝头的红山楂,在向人们招手;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板栗树、苹果树喜迎游客。公路边,果园旁,绿树掩映下的新民居时隐时现。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是邢台县解放区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部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刘伯承、滕代远、何长工等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抗大虽然成为历史,但其精神不能丢。”这是全国劳模、前南峪村原党委书记郭成志常说的一句话。抗大在前南峪仅两年,但把艰苦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了这里,成为前南峪人不竭的精神动力。他们年复一年地植树造林,治水造田,搞小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生态经济沟。经过40多年的不懈奋斗,前南峪发生了巨变,从一个荒山秃岭的穷山村,变成了闻名遐迩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荣获了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500佳”提名奖和“全国绿化十佳村”等一系列殊荣。

当荒山变成青山后,前南峪人又开始二次创业,发展观光农业。先后建成了国外果树引种示范园区、优种苗木繁育园区、有机食品生产园区、干鲜果品加工园区和生活休闲娱乐园区。建成了抗大纪念馆、纪念碑、大型浮雕,领导人故居也对外开放,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邢台县,距离前南峪村不远,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这里古朴天然、风光静美、如诗如画。抗日战争时期,英谈村是八路军一二九师的可靠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到过英谈村。

为了更好地挖掘拓展英谈古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邢台县筹建了中国・英谈艺术家创作基地,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学者、院校师生吟诗作画。随着英谈古寨声名远扬,每天来这里寻幽探古的客人络绎不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