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上科学家讲坛讲航天

2009-10-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建蒙 我有话说

从我步入清华大学如饥似渴吮吸科学知识起,每晚自习时间大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图书馆是我在大学最为熟悉与喜欢的地方,那里是校园文化知识的智慧宝藏,那里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有能为我增添理想的翅膀。国家图书馆更是我心中神秘而向往的地方,那里文化氛围浓郁,是科学和知识的海洋,是我心中的殿堂。

20

07年“嫦娥1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我写的一本以功勋科学家孙家栋为主线的作品《奔月》出版后,我荣幸地登上了这座殿堂。2008年4月6日和11月22日,我两次受邀在国家图书馆科学家论坛分别做了题为《奔月背后的人和事》和《感受航天关注航天》的公益讲座。两次登讲坛让我与国家图书馆结下了一段难忘情怀。

国家图书馆“科学家论坛”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与科学交流沟通的平台,普及自然科学理论,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提升广大公众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素养。我能够登上这里的讲坛,实在是很荣幸。

在国家图书馆面对社会听众讲述航天,对我来说是件既新鲜又富有挑战的事情,当时凭着满腔热忱接受了邀请,但真正冷静下来却不知在这庞大的航天领域面前从何讲起?航天领域外的人士喜欢听什么?他们对哪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感兴趣?

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乐曲奏响太空、神舟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到“嫦娥一号”奔月成功,截至目前,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完成了117次发射,取得了连续75次圆满成功的新纪录。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的重大突破。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和独立掌握航天员出舱技术的国家,圆满完成了嫦娥一号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任务,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北斗一号”区域导航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极轨气象卫星成功更新换代,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实现多星并行观测,使我国气象探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总工程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这位已经80岁高龄的科学家是在北京航天医院拔掉输液针头即赶飞机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讲到一个个感人的细节,讲坛上的我和台下白发苍苍的老者和朝气蓬勃的青年一样心潮澎湃。

当人们为卫星发射成功欢呼时,成功背后的惊心动魄、奔月征程上的艰难险阻却鲜为人知,通过在讲坛讲述这些故事,也使我又一次回顾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卫星发射、中国航天对外开拓等航天活动,情不自禁地唤起了我许多回忆。听众能够在这里听我讲述,归功于国家图书馆,是他们创立了“科学家讲坛”,才使我有机会登上殿堂,有机会面对不同工作领域、不同年龄层段的听众宣传中国航天,通过他们向社会广大民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唤起更多的人对中国航天的关注、热爱和支持。此时,我内心冒出由衷的一句话:谢谢,国家图书馆!

(王建蒙,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公司副总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