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思考

2009-10-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欧雪银 我有话说

当今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或者产品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在产业链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等等。要摆脱在全球竞争中的被动地位,我国制造业就必须进行产业链升级。

制造业产业链是一个“4+1”模式:其中“4”是指产

品设计、原料和零部件采购、物流运输和批发零售四个环节,“1”是指生产制造环节。在“4+1”模式中,当“1”这个环节创造了1/10的价值时,其他“4”个环节便创造了9/10的价值。但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模式并不是以“4”为主,而是以“1”为主。这样的模式导致了其他四个环节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和低端地位,进而导致以下问题的产生:

其一,出口风险。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以生产制造为主,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下,产品的出口会面临两类风险:一是通货膨胀风险。当出口需求旺盛时,出口大量增加,形成巨大的贸易和资本顺差,于是大量外汇涌入我国,央行收购这些外汇会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造成引发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二是经济下滑风险。当出口需求急剧萎缩时,又会导致出口企业减产或停产,甚至倒闭,使经济发展速度快速下滑,失业率攀升,资源大量闲置。

其二,品牌缺失。由于我国制造业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往往依据于客户提供的产品规格与制造规范进行生产与组装,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产品概念、产品设计、品牌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致使我国制造业在品牌方面严重缺失,并受制于世界品牌商。世界品牌商所看中的是我国低廉的市场成本。为了获得品牌商的订单,我们的制造商不断压缩生产成本,致使自身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其三,成本优势丧失。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从低成本时代转向高成本时代,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不断丧失。成本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社会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快速增加导致其价格快速上扬;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导致企业用地成本上升;企业环保准入条件逐渐严格导致企业环保成本上升;新农村建设使农业收入比以往有较快增长,农民工在城市生存条件的涨价必然引发其工资上涨;国际贸易领域对我国企业产品定价的许多规定变相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升级转换应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由以“1”为主转换为以“4”为主,但中西部地区目前还应以“1”为主,原因在于:

第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一轮趋势为东部地区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是跨国公司在市场的驱动下,将制造业产业链的研发环节转移到我国,其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电子、化工、汽车、医药等行业,同我国制造业在这些行业的中高端领域短兵相接,因此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链模式应该以“4”为主。

第二,我国制造业近年的发展已为其升级转换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电子通讯业只用20年就达到了程控化和数字化;电子产业中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的生产能力已形成一定规模;化工产业已成为门类较齐、品种基本配套的工业体系;汽车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结构趋向合理,零部件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医药行业也形成了生产、销售、研发、教育培训配套齐全、规模相当的完整体系。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制造业升级转换提供了机遇。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出口急剧萎缩,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由出口导向型转换为内需拉动型、加大对内开放力度,特别是加大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开放的力度。根据梯度转移规律,中西部地区可以承接东部地区需要转移的失去低成本优势的加工制造业,因此其制造业产业链模式应该是以“1”为主。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升级主要有两种方法:整合生产研发(IPD)和整合供应链(ISC)。IPD是针对各部门在开发新产品时产生的不协调,把产品开发的程序与市场需要、企业策略以及材料供应相结合。IPD的研发既包括基础技术理论研发,又包括领先科技研发,还包括新产品研发或现有产品改进研发。IPD能够通过分布于制造业产业链每一环节的研发和生产决策,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

整合供应链(ISC)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上,控制、影响并拉紧整个供应系统,优化资源在每一个环节的配置,从而获得更高价值,而不是孤立、分散地对待各个环节。ISC一般是从整个供应链中选取最重要的步骤着重管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ISC可建立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制造业供应链系统,提高整个供应链而非单个环节的效率,降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库存和物资储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促使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进行升级转换,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首先,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启动居民个人消费需求,包括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以及经济落后地区人们的收入等。其次,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居民信贷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的消费存在明显断层,对家电等一般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已出现饱和,而对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和奢侈品,相当多的居民不具备购买能力,这些大宗商品应成为刺激信贷消费需求的主要内容。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