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应对价格波动的工具

2009-10-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孙才仁:1963年出生。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副局长。期货和衍生品领域资深理论和政策研究专家。著有《套

期保值与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等。

记者: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海外依存度较高的东部经济影响较大,给中国企业上了一堂怎样的风险教育课?

孙才仁: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宗商品的国际依存度已经达到50-60%。这意味我国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也已经达到很深程度。有人估计,按照2005、2006年的基数看,原油价格上涨10美元,会使工业生产少增长1个百分点,GDP少增长0.5个百分点,各类物资进口涨价因素加起来至少影响GDP一个百分点。

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购销价格齐跌,国内很多行业由于没有有效的价格风险对冲机制,也不得不在跌价时期消化前期高价进货带来的压力。进而在遭遇订单减少的打击后,一批骨干企业陷入困境,大批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产品积压、生产停滞。

价格涨跌变化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现象,从金融危机前后这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涨跌的变化情况看,以原油期货价格为例,由2008年7月最高时的140多美元跌到今年年初的不到40美元,然后,出现最近反弹到80美元的状况;仅5月份一个月涨幅就接近30%。

这些都说明,国际市场波动风险对我国企业已构成日趋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对于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大国来说,价格的持续非理性波动显然严重超出了一般管理手段所能承受的限度。应对价格大面积、长时间上涨,成了我国企业的一大难题。

记者:怎样才能在大起大落和价格波动中,锁定和消除风险呢?

孙才仁: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企业和经济带来了很大打击,也给我们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企业需要增强紧迫感,用好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的间歇时机,加紧学习并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在我看来,引入套期保值机制,锁定、对冲和管理价格风险是一个重要途径。

记者:如何理解做好“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化解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

孙才仁:关于套期保值的基本交易特征,通常认为它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一定数量”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相应卖出或买进“一定数量”的期货;一段时间后,如果现货价格发生不利的变动而使企业在现货买卖(或生产)上出现亏损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盈利抵消或弥补;或者,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期货市场头寸发生亏损时,现货市场价格变化是有利的,从而使企业效益总体上不会因为外部价格变化而发生大的变故。套期保值就是这样,通过现货与期货两种市场、两种交易的特殊组合,使价格风险对于企业生产成本或销售利润的影响处于可控限度。

记者:可我们也常听到许多做套期保值失败的例子,以至于人们认为这个市场是投机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孙才仁:人们对期货市场的“高风险”认识,首先缘于期货交易自身一些特性给人们带来的感知。这就是期货交易的高杠杆性、频繁波动性。由此,使期货交易过程中具有风险释放效率高的特点,在传统金融领域里需要积累多年才能爆发的危机,在期货市场则会在很短时间内爆发,且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完毕,所以给人们造成的震感强。其次,由于杠杆的放大效应,在期货交易中发生的一些风险事件的确令人震动。但是,这些风险事件均有其特殊的诱因,与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这个工具本身无关。正如我们不能因为飞机失事后果惨重而认定乘飞机不如乘汽车安全一样。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形态,作为价格形成的相对完善的机制,客观上为企业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和稳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机制和工具。

虽然在期货和期权交易中确实发生了一些风险事件,但是,这些风险实际上是个体交易风险,并且尤以违规运作和投机性交易造成的风险为主。我们不能把某机构不规范操作发生的交易性风险简单视同期货市场风险,如同我们不能因为驾驶员违规造成交通事故而否定汽车的价值。譬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百年老店巴林银行就是因为其期货交易员的投机交易“失误”而被迫破产。在我国期货市场发生的几起交易风险事件,以及2008年发生的企业“套期保值”风险,有的是没有掌握期货期权交易的属性特点,没有按照科学严谨的规则进行操作管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