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栏“百城赋”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系列报道《拉萨3・14事件与达赖集团的分裂本质》等三件作品分获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璩静)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
由中央新闻主管部门、相关协会领导,新闻单位编辑记者代表,各地记协主席或主席委托的副主席和新闻教研机构专家学者87位代表组成的评委会,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新闻界实际出发,牢牢把握评选导向,严格坚持评选标准和程序,统筹兼顾,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和获奖者反映了全国新闻战线2008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重点展示了新闻战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精心组织抗击冰雪、涉藏维稳、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取得的辉煌业绩,体现了新闻战线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
荣获本届中国新闻奖的人民日报评论《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围绕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两条主线,全面、及时总结抗震救灾中凸现出来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新华通讯社的评论《永恒的经典历史的丰碑》气势磅礴,张弛有度,论述了北京奥运会这一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融合的盛会,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叙事清晰,现场感强,及时充分、真实全面地展示了举国上下抗震救灾的伟大壮举;中央电台的直播《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创新报道模式,打破日常编排,发挥广播优势,新闻性强、时效性强、服务性强,为夺取抗击冰雪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西藏日报的系列报道《雪域边线行》通过展现西藏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深刻反映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进步;人民网的网络访谈《胡锦涛总书记同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在线交流》,开创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互联网与网友在线交流的先河,展示了中央领导对新媒体的高度重视。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的10名获奖者是(按姓氏笔划排序):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山丹(女)、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王水明、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王海咏(女)、宁夏广播电视总台田宝贵、解放军报社乔天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刘洪源、山东大众日报社齐淮东、前进报社杜树人、新华社张严平(女)、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辽沈晚报社栾俊学。韬奋系列的9名获奖者是(按姓氏笔划排序):检察日报社王松苗、新疆日报社王定贵、中央电视台任学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刘素云(女)、西藏日报社达娃次仁、中国青年报社杜涌涛、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袁雷、湖南红网舒斌、人民日报社谢国明。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竭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他们坚持“三贴近”,业务精熟,成绩突出,采编、制播了大量注重思想内涵、突出宣传效果、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他们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敢于创新,乐于奉献,人品、文品俱佳,是德才兼备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本届“两奖”评选工作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改进了评委构成、评选标准和推荐报送等评选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一步采取措施杜绝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的权威性和评选工作的严肃性。
本报讯在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本报专栏“百城赋”获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系列报道《拉萨3・14事件与达赖集团的分裂本质》(作者:袁祥、邢宇皓编辑:苟天林)获二等奖;评论《警惕“中国救世论”》(作者:方祥生编辑:肖连兵)、通讯《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石雪晖》(作者:唐湘岳、龙翊雯编辑:宋言荣)获三等奖。
|
|
|
|
山丹 |
王水明 |
王海咏 |
田宝贵 |
|
|
|
|
乔天富 |
刘洪源 |
齐淮东 |
杜树人 |
|
|
|
|
张严平 |
栾俊学 |
王松苗 |
王定贵 |
|
|
|
|
任学安 |
刘素云 |
达娃次仁 |
杜涌涛 |
|
|
|
|
袁雷 |
舒斌 |
谢国明 |
以上照片均为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