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历经学术领导机构、中国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后,现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主要职能和任务是:组织院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技
学部成立之初,设立了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4个学部,1977年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为基础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现设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6个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院士大会,1955年至今共召开了14次院士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前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共233人,其中自然科学领域172人。1957年进行了首次学部委员增聘,其中自然科学领域18人。1979年学部恢复活动后,分别于1980年、1991年增选了283位和210位学部委员。1992年,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通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后,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自学部成立至今先后经过11次增选,在自然科学领域共有1107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选举产生了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4名,至今共有64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截至2009年9月21日,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83人,外籍院士50人。
中国科学院学部和院士发扬“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勇攀科技高峰,弘扬科学精神,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参与了“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提出了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视战略高技术发展、建立中国工程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要建议,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肯定。
早在50年代,中国科学院学部就设立了技术科学学部。1992年4月,我国著名工程专家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罗沛霖等人,综观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联名发出《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
1994年2月25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请示的通知》,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主要的职能和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组织研究、讨论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关键性问题;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技术问题组织开展战略性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接受政府和有关方面委托,对重大工程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方案及其实施提供咨询;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激励优秀人才成长;组织开展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代表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参加相应的国际组织和有关国际学术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先进科学文化,维护科学道德尊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由选举产生。目前共有院士708人,其中资深院士114人。
根据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的类别和需要,中国工程院现设置9个学部和7个专门委员会。9个学部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7个专门委员会为: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学术与出版委员会、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委员会。
1994年6月,朱光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第一任院长。宋健为中国工程院第二届院长;徐匡迪任中国工程院第三届、第四届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