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近日召开“庆祝新中国60华诞北京曲剧经典剧目展演论坛”,针对北京曲剧团9月在京举办的优秀剧目演出季的新老剧目,从北京曲剧的编剧、导演、作曲、表演、舞美、历史发展、剧种风格以及与北京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曲剧是北京文化的重要部分,北京曲剧一定要保持曲艺
北京曲剧是北京独有的地方剧种,它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吸收大鼓及民歌小曲,创造并形成了具有浓郁北京韵味的独特唱腔音乐。唱腔委婉动听、旋律优美、吐字清晰。初名“曲艺剧”,1952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专为此剧种创作了剧本《柳树井》,并定名为北京曲剧。北京曲剧以清代、近现代北京人生活为创作题材,京味儿浓郁、表演朴实、演唱清晰、说唱结合、韵律独特、通俗易懂。剧种自诞生后已创作改编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方珍珠》、《珍妃泪》、《少年天子》、《烟壶》、《龙须沟》、《茶馆》、《北京人》、《正红旗下》等近两百个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被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烟壶》被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剧。
与会专家指出,北京曲剧是个新兴剧种,它在借鉴其他兄弟剧种和姊妹艺术的过程中吸收、提炼、融合,使之逐步形成既是戏曲化的,又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新剧种。曲剧因其地道北京的腔调北京的味儿,为很多百姓所喜爱。否则,无法理解上个世纪60年代,《杨乃武与小白菜》一剧能够演出两百多场,竟引得周恩来总理自己跑到在大栅栏里的前门小剧场,兴致勃勃观看演出。专家们强调,曲剧不要向歌剧靠拢。曲剧源自说唱艺术,不仅靠嗓子,更得靠味儿。现在的音乐有庞大的乐队支撑,丰富倒是丰富了,但千万别失去或淹没了曲剧原本的弦子和大鼓作为音乐伴奏的主体。也就是说,曲剧必须保持它的曲艺味,这才是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