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深秋时节,刚刚荣升为“国家经济开发区”的扬州经济开发区却是“春意浓浓”:车间里热火朝天
换掉“普桑”,开“赛车”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轻工纺织、机械冶金等传统行业是扬州经济的主导产业。由于产业定位不明确,“什么都想搞”,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扬州人经常吃哑巴亏:一些谈好的项目,经常会被优势更明显的苏南开发区半路“截走”。
扬州人在阵痛中开始反思:与苏南等地相比,虽然同样走在高速公路上,但人家开的是“赛车”,我们开的是“普桑”,这样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还谈什么超越?“要赶超苏南,就要另辟蹊径。产业要转型,技术要创新,产品要有含金量,这才是我们的后发优势。”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如此解释扬州的错位发展战略。“换掉‘普桑’开赛车,而且要开最先进的赛车。”经过深入调研和缜密思考,扬州人将目光聚焦到产业转型升级上,并最终定位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高性能碳纤维这“三新产业”。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有1/2在江苏,而江苏的1/2在扬州。像我们这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产业链又如此完整的地方,全国没有第二家。”扬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季允丰骄傲地说。目前,扬州太阳能光伏产业渐成气候,已经形成从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居全球前五位,该公司规划建设四十条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中心之一。在扬州出口加工区内,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扬州太阳能电池项目,整个项目预计投资规模也将达到10亿美元。
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一样,扬州的半导体照明和高性能碳纤维产业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换车”实现了“变速”,今年前三季度,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超过了2008年全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
筑巢引凤,贫地变宝地
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扬州人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要加快产业集聚,还必须集聚一流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于是,他们改变过去单纯引进技术的做法,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筑好巢才能引来凤。为此,扬州经济开发区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立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一批高水准创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先后“孵化”出20多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扬州积极引导和鼓励顺大公司、晶澳太阳能、华夏光电等龙头企业建立了20多家研发中心。此外,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等20多家国内一流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落户扬州,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
引凤来巢,使得扬州人越发自信,勇敢上位竞争。蓝宝石衬底材料是LED产业的最上游产品,目前国内其他城市都在全力研发,力求突破产业上游拉长产业链。在困难面前,扬州通过促成华夏光电和中科院上海光电研究所“联姻”,成功研发出蓝宝石衬底材料,该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科技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进一步奠定了扬州在全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龙头地位。
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扬州是江苏唯一一个拥有这四顶桂冠的城市,这在全国也极少见。加快经济腾飞的扬州何以做到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扬州人的回答是: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吞下煤灰、污泥、树皮,吐出的是水泥、电能、煤灰砖,这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得出来吗?在扬州经济开发园区内,这些设想都成了现实。亚东水泥、二电厂看似两个产业不相关联的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随着“煤―电―粉煤灰―脱硫石膏―水泥”、“煤―电―脱硫石膏―石膏板”等独特的生态“互联网”的建成,开发区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
光伏产业是扬州高新产业中的一个支柱性产业。但是即使是高新产业也会产生一些科技垃圾。怎么处理这些高科技垃圾?记者在麦拓卡夫特光伏浆料回收公司的生产现场找到了答案:将生产高纯度多晶硅过程中产生的硅浆“吃”掉,然后再“吐”出高纯度硅材料。回收光伏浆料,这在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尚属首家。该公司年生产能力在1至2万吨左右,到2010年年生产能力可达4万吨。目前,扬州十多家企业和单位发起组成了循环经济产业联盟。
除了提高技术,扬州人在政策上也下了真功夫。扬州自己为招商引资加了一道“关卡”:在项目洽谈、审批过程中只要对生态环保造成危害的项目即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必须资源、环境、人文协调发展,建设一个崭新的扬州。”采访的最后,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