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年来无棣县“文明信用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走在金秋丰收的无棣大地上,到处都能感到迎面吹来的文明信用风,农家遍开“信用致富花”。眼下正值冬枣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成片红绿相间的冬枣挂满枝头。往年,一到冬枣生长旺季,枣农缺钱,赊欠需要多支付大笔资金。现在,以冬枣合作社为依托,50多户群众组成一个“大联保体”,当地信用联社为他们每户发放了一张“贷款证”,最高贷款额度为5万元。需要贷款时,只需凭“两证一章”就可直接到农村信用联社在当地的营业网点信贷专柜贷款。今年,他们累计贷款120万元,去掉利息,也比赊欠农资节省近10万元。此外,“大联保体”内的合作社社员,靠贷款还可以发展其他产业。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无棣县小泊头镇任家村,还未走进泰和网具公司的大院,就听到里面车间传来织网机隆隆地开足马力运转的声音,埋头工作的织造女工们技术非常熟练,手在织机上飞来飞去。这样一个坐落在村里的小厂,已经把渔网产品打入世界市场,不但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反而比往年的生意更红火。总经理任树华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作为“AA级文明信用企业”,我们可以在授信额度下随时拿到贷款,购进原料,确保资金链不断档;此外,凭借“文明信用企业”的“金字招牌”,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更能赢得客户信赖,很多客户来公司洽谈业务,一看挂着的“文明信用企业”的牌子,连考察都不用,立刻能签下订单。2008年底,市场上渔网加工需要的原料尼龙切片从每吨2700元降到1300元,泰和网具公司把握有利时机,贷款80万元,买进一批原料,赚了一大笔。从去年初至今,泰和实现产值2000万元,带动了1000多人就业。这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附近许多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机器,通过公司统一配发材料,自己加工渔网,然后交给公司一起卖到国外,获取加工费。
信用贫困是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山东无棣以创评“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企业”、“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为载体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通过几年的实践,农村信用体系框架已形成,“守信光荣、毁信可耻”深入人心,“重信用、讲信誉”蔚然成风,走出了一条农富社兴的“双赢”之路。据统计,从2007年6月份实行“文明信用工程”到今年9月底,无棣县共核发“文明信用贷款”26亿元,农村信用工程覆盖面达到近70%,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22%。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小企业正在“文明信用”的积累中获得融资帮助,“文明信用贷款”在当地已成为经济腾飞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