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甲医院传真

2009-11-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有新的预测指标

三苯氧胺是一种用于乳腺癌的重要内分泌治疗药物。长期以来,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α66(ER-α66)检测结果为阳性,被视为选择使用三苯氧胺的重要指标。但是却有约30%-40%这项检测结果是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三苯氧胺后疗效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解云涛主任医师发表在2009年第27期国际著名肿瘤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的相关研究论文破解了这一难题。解云涛经研究首次发现,影响三苯氧胺治疗效果的元凶是ER-α66的变异体ER-α36。在ER-α66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大约有40%的患者同时又是ER-α36阳性,正是它导致患者对三苯氧胺产生原发性耐药。这一研究成果为乳腺癌三苯氧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预测指标。《临床肿瘤学杂志》同期配发了三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撰写的评论,高度评价该研究是一项出色的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转化研究,在揭示三苯氧胺原发性耐药机制及指导临床三苯氧胺个体化治疗方面极具价值。(王伦)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可预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复旦大学力学和工程科学系的研究者,通过测算颅内动脉瘤长宽比及其血流速度、瘤顶部壁面切应力比值等因素,即可预知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概率。当动脉瘤长宽比大于1.8时,瘤顶部最易破裂,比值越大,破裂风险越高。这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对临床预测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前瞻性意义。相关论文日前已发表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颅内动脉瘤发病急、死亡率高,有“颅内炸弹”之称。提前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研究的热点课题。杨新健、穆士卿博士等选取39例颅内单囊囊性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瘤瘤颈、瘤体的长宽比分为两类:大于1.8的为A类;小于1.8的为B类。通过多项检查进行动脉瘤破裂风险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动脉瘤的长宽比、动脉瘤流入道及瘤顶部壁面切应力的比值与破裂发生率成正相关。(匡远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