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好的通史,第一要素在于通,而且要纵横皆通,纵横融会。纵向的通,要反映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要显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横向的通,要包括历史事物的各个方面,要说明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和整体性。而且,要在纵向之通中呈现横向之事物,在横向之通中揭示纵向之变迁。
通史的这一纵横皆通特性,在《宁波通史
做到纵横皆通是相当不易的。宁波历史的原有研究,不仅相当薄弱,而且多有缺口。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深入解读各种史料,理清史实,又提出许多有创见的看法,反映出宁波地域社会研究的最新成果。即以首卷而论,从(唐)万齐融《大唐越州都督府?县阿育王寺常住田碑》中发现了唐中宗时山栖旷和尚“入国造船”的事实;从出土于鄞江镇建岙村的邵诰《荥阳潘六郎府君墓志铭》中发现吴越国时期潘承福家族经营有染丝、鬻帛、质赎三务;据唐德宗时的僧人胡幽贞所撰《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题记,首次考定了胡幽贞的生活时代。又如唐代医学家陈藏器,以往的有关研究涉及很少,而本卷的论述详尽而有深度,令人耳目一新。诸如此类的新史料的运用和深入研究,不但丰富了唐五代宁波历史的内涵,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增强了论述的可信度,也反映出编纂者广阔的学术视野和踏实的学风。
作为一部好的地域通史,仅仅有一般通史的纵横皆通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突出地域的特色。《宁波通史》在这方面可谓是旨趣明确,成效明显。这部著作在《前言》中宣称,以“深探历史矿,精取地域魂”为目标,把彰显地域特色作为全书的编纂宗旨和中心内容。在实际编写上,在对宁波地域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予以全面记述的同时,很好地展示了本土自信的意识。如各卷对于宁波商帮的兴起,及其“儒魄商魂”有所揭示;对浙东文化的渊源和传承发展,及其经世致用精神有所陈述;对历朝宁波社会的慈善救济活动也不乏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宁波通史》的编纂既是一项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强魂”工程,他对于“地域魂”的着意雕塑,较为充分地彰显了宁波地域精神的深邃意蕴。
作为一部地域史,其所叙述的空间范围,应该包括中心城市,及其有一定历史和内在关系的周边城镇和乡村,并且要整合城乡两个部分,要显示城乡互动关系,这也可以说是地域通史撰写中最难做到的一个方面。《宁波通史》设有一些章节专门陈述农村、城镇与城市的关系。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宁波的城乡社会,反映了城乡互动关系。这也是该书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