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部长级会议的代表合影。新华社记者黄本强摄
11月14日至15日,第17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
早在11月3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指出,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20国集团(G20)在美国匹兹堡举行峰会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国际会议,将为亚太区域国家提供维持改革势头的重要机会。他表示,亚太区域领导人将就“有助于巩固区域长期发展”的议题重点进行探讨,推进APEC促进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核心使命,为建立起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长远目标拟定发展方向。他说,“随着世界经济慢慢复苏,我们将侧重于更长远的问题,包括将讨论如何共同促进本区域的增长,特别是在本区域落实更加平衡、具包容性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我们同时也将探讨如何进一步的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同时,APEC会议也是“半个地球”的一次会议。APEC包括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21个经济体,是一个“其经济规模足可以代表半个地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据有关部门统计,21个APEC经济体成员的人口总数占全世界总人口约40%。相关数据也显示,在2007年,APEC经济体成员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就已超过世界总量的一半,达到约54%;贸易规模也占了全球的44%,出口总额高达6.2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9.5%,高于世界8.9%的平均水平,APEC同一时期的进口总额也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
然而,不难看到,不断深化的亚太合作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正刺激着区域政治和经济的重新整合。继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提出“亚太共同体”以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又推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作为一个非约束性的论坛组织,APEC的有效性乃至相关性也常常受到质疑,不仅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欠佳”,在实现《茂物宣言》的目标上,也依然存在“一些空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最近也坦言,“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经济情况的关系,使得一些条件变得更难,而且,一些政府还不得不对本国的政治压力和现实做出让步,我们甚至还可能倒退了几步。”
自1989年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磨合,APEC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合作机制,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并创造出“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独特合作方式,对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行了有益探索,成为当今亚太地区“级别最大、影响最大、机制最完善的经济合作框架”。APEC也有力推动了区域贸易的自由化。据最近公布的一份APEC政策支持小组的研究报告,APEC经济体成员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可比得上任何自由贸易协定,而且APEC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比它们同其他自贸协定伙伴的贸易还要多。对1989年至2007年的贸易数据的深入研究表明,亚太经合组织区内贸易量比成立之前增加了5倍,而区内贸易占经济体成员总贸易量的比例也超过欧盟,高达67%。数据显示,APEC经济体对另一个成员经济体的出口,也比出口到非成员经济体的多3倍,进口则多2倍。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尽管APEC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不具约束力,但是这证明经济体成员实际上所享有的一体化程度非常高。”
APEC政策支持小组负责人盖特延斯认为,APEC是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区域论坛。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联合主席林绵基和莫里森也表示,要解决当前危机,需要许多区域和全球的可持续合作。他们认为,与G20一样,APEC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不过,新加坡交通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林双吉也指出,未来的20年本区域将经历更多的改变,这次金融危机就提供了一个机会,让APEC能更具体地修订它的角色。他认为,要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需要在全球和区域层面开展“新的合作和协调方式”。他说,当前也有必要在亚太区域发展出一个能强化区域合作的架构,以推动经济增长。
(本报新加坡1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