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珍视抗震救灾文物的历史价值

2009-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波 我有话说

近日,四川博物馆收藏的10件“5・12”抗震救灾文物被全国权威文物专家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包括温家宝总理在“5・12”抗震救灾中使用过的话筒、抗震救灾英雄邱光华的《飞行日记》本、地震后第一只到达映秀的救援冲锋舟、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遗物、15名勇士空降茂县用过的降落伞等物品。

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天灾的伤痕正在逐渐修复,然而灾难之后,举国团结、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保留。把总理救灾喊话的话筒珍藏起来,把救灾英雄的《飞行日记》本珍藏起来,把15名勇士空降茂县用过的降落伞等物品珍藏起来,就是把国人众志成城、团结抗灾的精神珍藏起来,就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尊敬和崇尚。这些物品可以见证,不顾安危的总理、救灾的军人、援建的志愿者以及亿万从荷包里掏出善款的普通人,都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守护者。

珍藏文物是对“5・12”举国救灾的一种纪念。几乎在人们闻知噩耗的同时,一种发端于个体的捐助,不约而同地迅速扩展,陡然凝聚为一种空前的善举。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在余震不断的重灾区无所畏惧、奋起救援的军人,不会忘记那些携带物资千里驱驰、“明知蜀道难偏向蜀中行”的企业家,不会忘记那些满头银发、拄着拐杖排在长长捐款队伍里的老阿婆……太多难以忘却的东西,成为我们为之骄傲和感动的不朽素材。

珍藏文物是对生命的一种崇高敬畏。地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同胞蒙难的痛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逝者已不复,生者需坚强。行走于匆匆人海,忙碌于纷纷俗事,人们从地震中惊醒,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这些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救灾文物,告诉我们:人性的高贵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能显出其深刻性和超越性。对生命的敬畏,不只是善待自己,更要为他人为国家多奉献一些、多付出一些。

珍藏文物是启迪后人团结进取的一种财富。长久以来,不论我们民族的历史以怎样的脉络发展,“团结进取”总是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把汶川地震中的救灾物品珍藏起来,能够让我们的后人明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丈夫以天下为念”的可贵,明白民族团结力量的强大,明白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力,并让这些精神发扬光大。

灾难在我们的心头留下了永远的痛,而那些灾难中的英雄事迹也同样烙印在我们心里。不管时光如何流逝,我们再回过头,再步入博物馆,再凝视这些物品,依然会产生无比的敬畏和由衷的自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