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市面上出版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题材的图书,王占生、林胜利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60年,我的北京》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大众读物。
《60年,我的北京》打破了这类图书的惯常手法,邀来十几位胡同里长大
在书中,作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年轻一代北京人所不知道的北京城市发展、人民生活变化诸多细节,读来耐人寻味,不由得生发出作为一个北京人而骄傲和北京人的责任与使命之慨。如《开国伊始日日新》作者讲述自己从1950年到1959年,参加了9年全部的“五一”、“十一”庆祝游行活动。《汽车时代》作者讲述1973年上高中时参加学校“开门办学”活动,和同学一起到一汽修厂劳动,一位工人病了,厂里用刚修好的“红旗”小轿车送到医院,引来医护人员围观,以为什么大人物来了。这样的光彩记忆恐怕唯有北京人所独有。
北京城变了,北京人的生活变了,但是,北京人呵护承载着悠久文化的楼门、城墙、四合院等历史遗存的心情没有变。《如梦宣武门》作者在“破五那天,我坐在内城东南角楼城墙下的土坡上,守望着这幸存的一公里多长的明城墙,呆呆地看着划过夜空的烟花”。“我不明白,北京城能容下五湖四海、五大洲、七大洋的人们,但是有的人干嘛总是跟这城楼城墙较劲儿。这城墙下的土地不是地皮,那是北京城的筋骨,人类文明的圣地”。不知是编者匠心为之还是无意,本书倒数第二篇《从海岛来到眼袋斜街》,介绍了一位外地来京创业且大有成就的新北京人,这个案例,至少告诉我们两个话题:第一,北京是个心胸宽广包容很大的城市,北京人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祖辈居住在这里繁衍的后代们,也包括今天从外地来京的创业者。第二,“新北京人”创业北京,只有懂得呵护古都文化遗存,才算融入了北京人这个整体,因为古都文化遗存是北京人的祖业,每个后来人都有继承的责任和呵护的义务。
《60年,我的北京》配有320幅反映北京的老照片、新照片。一页一图,图文各半。编者别出心裁,书的左页配黑白老照片,右页配彩色照片均为近年拍摄,以这样的编排风格一贯到底。新照片展现今日北京的气派,老照片透出历史的沧桑,这样的对比给读者增加了畅想空间。这些老照片有记录历史重大事件的,有记录北京城旧貌的,有记录不同时期百姓生活的。另外,书的外套――硬壳盒装帧也很别致,书卷气息浓浓。(左上图:2008年8月7日,天安门广场。北京市民等待奥运倒计时牌归零。图片选自《60年,我的北京》)
《60年,我的北京》王占生、林胜利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