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还原历史的成功之作

2009-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孟伟哉 我有话说

读军队作家王波大校新著《毛泽东出兵山西》,仿佛被引领到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其中有波澜壮阔的雄浑,有血雨醒风中的诡秘,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沉重,有闪电穿透黑暗的光华,这里危机四伏,乱云飞翻,正显出毛泽东的智谋韬略。

《毛泽东出兵山西》是一句说不清楚的缩略句。毛泽东在到达陕北后,坚定地认为

“山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很重要”,必须出兵山西,经营山西。毛泽东出兵山西的决策有两次,第一次出兵是1936年2月,第二次是1937年8月。我们许多人恐怕知道这两个时间,却不一定知道其中意味着多么复杂的背景和秘密!1935年10月,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洛甫、周恩来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先后与刘志丹和徐海东部队会合,这是喜事。但喜事中却蕴含严重困难:陕北根据地面积太小,地瘠民贫,不能养活红军。尽管早在长征途中党中央便发表了高瞻远瞩的《八一宣言》,将抗日救国的民族矛盾提到突出地位,指出中华民族“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但红军若不能生存,不能发展,抗日的伟大抱负则无从实行。而蒋介石秉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正调兵遣将欲一举剿灭红军,情势十分严峻。在瓦窑堡讨论种种方案,比较种种利弊,毛泽东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出兵山西。他的主张获得洛甫和周恩来等同志的支持,是为“东征战略”。1936年2月20日,经过周密准备,红军主力突然渡过黄河。21日下午,毛泽东亲自到达黄河东岸的吕梁山区指挥红军行动。这第一次出兵山西,历时75天,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20余县发动群众扎下根,筹得粮款解决了生存问题,打了一系列胜仗,使出征的红军兵力增加了一倍,在全国造成极大政治影响。那里正是我的家乡,我的上一代有两人参加了红军。山西人民忘不了那一幕!

风骤云急。蒋介石、阎锡山重兵扑来,红军又西渡黄河撤回陕北,力图在西北扩大根据地。不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张学良、杨虎城兵谏抓了蒋介石。而此时,张国焘又在党内闹分裂,不服从“洛毛周”对红军的统一指挥。内部问题,外部问题,中国局势,国际因素(亲日派与英美派),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复杂诡异,核心是共产党的团结和坚决抗日。这个主轴转好了,其他问题方可理顺、缓和、消除。作家王波在《毛泽东出兵山西》一书里,就1936年5月至1937年8月这一年多的时间,揭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有国共高层包括军阀阎锡山的纵横捭阖,有党内与张国焘的折冲樽俎,读之让人不忍释卷,浮想联翩。

1937年8月25日,红军以“八路军”番号第二次东渡黄河出兵山西,是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的结果,是蒋介石不得不接受的结果,更是毛泽东坚定不移坚持经营山西战略思想的胜利。

第一次出兵山西,毛泽东就认定“山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很重要”,“红军占领了山西就占领了华北”。因为山西东西南北大山罗列,汾河流域,人口稠密,富饶丰足,地理环境独特。有山可以藏兵,有利于进行游击战;有水有粮可以养兵,人吃马喂不愁粮草;人口稠密是兵源,可以发展壮大八路军。

地形在军事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是唯一重要。如不与敌我力量、敌我态势统筹运作,地形则意义不大。当时的情势是:敌强我弱。日本大本营的战略是占领山西后向中国的中部和南部迅速推进,未把八路军的力量当回事儿,重在与国民党政府军交战,是为“正面战场”,把山西作为它的后方供给基地。毛泽东的高明正在于进入敌后和翼侧,其作战指导方针是灵活机动的各式游击战。同时要求,为建立根据地,在社会政治层面,最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建立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真正实行全民抗战的人民战争。这真是集天时地利人和、政治军事经济等等政策、策略为一体的大系统工程。当然也就是完整的伟大的战略统筹。八路军进入山西不久,就取得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和摧毁阳明堡机场的胜利,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甚至之后的解放战争)在证明,毛泽东出兵山西的决策正确无疑,影响深远,对后世后人有极大启示意义。

此前,王波大校曾著有《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和《中共中央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两部著作,这部《出兵山西》是第三个决策,均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他的成功值得研究。面对如此重大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题材,他如果不是以历史学的客观、理性和极严谨的态度与方法,搜罗、梳理、核对、鉴别许许多多史料,不访问许多见证者和当事人,不亲自走访许多故地现场,肯定不会取得成功。反之,如果他没有作家的激情、敏感和想象,也只能写成干燥乏味的记事录,而不会引人、感人。他遭遇着史学和文学相融的挑战。作品显示,他不辞辛劳,历时数年,顽强地执著地机敏地化解了挑战。这特别表现在他的描叙方法上。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但是”、“然而”、“因为”、“所以”这些转折词和联系词,而是如分镜头剧本那样直叙直描,寓情感于直叙白描之中。正是用这种巧妙手法,他既客观地展现了历史风云,又微观地描摹了许多历史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不同的性格与人格。坦言之,读他这种著作,我时时想到史马迁的《史记》。

《毛泽东出兵山西》王波著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波为革命老区涉县人,正师级、大校衔,曾先后在总后勤部政治部、总后勤部司令部、中央军委办公厅等处工作。著有长篇小说《将军浮沉录》,长篇军事报告文学《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二――中共中央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行》。

专家点评:

张召忠将军说,《毛泽东出兵山西》一书“至少叙述了毛泽东到陕北后做出的四大战略决策:一是红军到达陕北后的生存和发展;二是红军紧张的战斗生活与复杂激烈的党内斗争的处理;三是共产党能否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战;四是八路军进入兵凶战危的山西后的生死存亡。”

白烨教授说,“看过书稿之后,感到作品既有大势与大略上的钩玄提要,又有小局与小谋上爬梳剔抉,在史料之详切、内容之丰盈诸方面,依然延续了《毛泽东的艰难决策》的精彩,甚至不少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