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我国是一个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但我国农业保险占我国保险市场的份额尚不足1%。由于我国农业灾害损失覆盖范围大,农业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因此传统的农业保险模式定损难、保险公司运营成本高,这是造成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几十年起起落落、市场份额不大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种现实,中国农科院农
李茂松说,为分散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减轻我国小农户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脆弱性,借鉴某些国家开展基于天气指数的农业保险业务,是中国农业保险的一个有益尝试。基于天气指数的农业保险业务,其优势在于在天气条件相同地区,赔偿与否主要取决于天气,极大地减轻了保险公司定损理赔的经营成本,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克服了道德风险。这种农业保险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农业保险模式的不足。我国首次在安徽省长丰县和怀远县农村地区设计了农业旱灾和农业洪涝灾害等保险产品,受到农民欢迎,降低了农民的种植风险,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李茂松表示,由于不同作物、不同农业管理条件等对气象灾害风险的响应不同,所以几乎每种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产品都不具有可复制性。因此,我国还需要针对作物、气象灾害、农业管理条件、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等量身定做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产品,继续加大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