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引起巨大争议的私有化过程主要是指苏联解体后从1992年开始的大规模私有化过程。1992年开始的私有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证
从2000年起,俄罗斯逐渐恢复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尤其加强了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遏制了私人资本对政治生活的过度干预。
而此轮私有化与上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有很大不同。首先,此次私有化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解决政府预算赤字,遏制官僚主义;其次,私有化过程中强调国有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不允许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第三,私有化企业经过认真筛选,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企业仍然实施保护。因此,此轮私有化并没有引起居民的强烈不满情绪。
根据俄政府消息,此轮私有化的主要目的是为预算补充资金。2010年俄罗斯政府预算赤字为2.9万亿卢布(占GDP的6.8%),2011年预算赤字为1.9万亿卢布(占GDP的4%),而2012年预算赤字为1.6万亿卢布(占预算的3%)。政府准备从储备基金中拿出1.7万亿卢布弥补财政亏空,储备基金将全部消耗掉。
最初计划进行私有化的企业数量规模很小,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和政府预算亏空的扩大,进入私有化企业名单的企业大幅度增加。据俄经济发展部长介绍,此次将对28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进行私有化,将出售449家股份制企业及包括俄罗斯国家保险公司在内的5家大型企业的股份,行业涉及港口、机场、船运和石油等。私有化总收入将达到720亿卢布。
俄政府对进入此次私有化名单的企业进行了认真的筛选,一些企业在私有化名单中几进几出,足见政府的谨慎态度。此前有确切消息称,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的股份也将出售,后来政府又否认了这个消息。即将出售的企业,或因为管理问题经营不善,或出于亏损状态。政府希望通过私有化不仅获得资金弥补财政亏空,也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俄总理普京表示,在俄新一轮私有化进程中,联邦财产需按“实际市场价格”出售,“不能打任何折扣”。以此次出售的新罗西斯克商务海港为例,该港口是俄罗斯运输领域的战略企业,承担俄罗斯、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外贸货物12.7%的运输任务,俄罗斯23%的出口石油和黑色金属、60%的谷物出口都要经过该港口。根据今年第三季度的状况,目前该公司市值870亿卢布,出售20%的股份,相当于174亿卢布,几乎占计划私有化收入的四分之一。
对于此次私有化,国际上一些大的银行已经准备介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已经明确表示将参加竞购俄罗斯企业。
(本报莫斯科11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