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杀机四伏”中起舞

2009-1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卫平 申国久 严玉葆 我有话说

年年与弹药打交道,常常要破解不炸或早炸等技术难题――

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官兵,个个是在“杀机四伏”中,成功完成应急保障任务的“舞者”。

“风险行动”

深秋的科尔沁草原,寒气逼人;某新型防空导弹发射在即。

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风险行动”。

因为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官兵,没有自主保障过这种新型导弹的发射,从装备检测到射击程序,从发射阵地设置到航路设计,都是空白。

党委书记、站长张友林“临战受命”。

没有人退缩。助理工程师刘新添从接到命令起,就详细制定保障计划,进行装备检测、射手培训、航模保障、靶标提供,助理工程师王建斌负责指导射手发射。

由于第一次发射实弹,第一名射手紧张,板机扣不下去,在现场保障的王建斌迅速帮助射手解决了问题。“嗖!”导弹发射出去了,准确命中目标!10多分钟后,第二名射手由于紧张,报告说找不到“飞机目标”。在王建斌鼓励下,换上的另一名射手发射成功。两发两中,现场一片欢腾。

又是一次应急保障。这天傍晚就要下班时,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突然接到求援电话,说某旅要参加一项大型军事活动,综合导弹检测车出现故障,需要修复。站长张友林马上安排官兵披挂上阵。他们运用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综合检测车故障维护检测仪”,很快发现导弹检测车10多个故障点,连续奋战3天,排除了导弹检测车的故障,使某旅顺利参加大型军事活动。

现场排险

内蒙古大草原一角,某炮兵团正进行火炮射击。一阵猛烈射击后,他们发现竟有20多发炮弹没有爆炸。

是弹药质量不好,还是火炮有问题?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元件试验室主任艾志利等二人迅速赶到。他俩头戴钢盔,首先来到直径近1000米的弹着点区域,冒着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仔细观察炮弹引信落地状态,然后一发一发地就地进行炸毁清除。接着,他俩来到炮兵阵地。从炮弹装填射角开始,改变引信装定,仔细进行检查调整,指导部队再次实弹射击,结果打出了预想效果。这次现场排险,为部队使用这种弹药,提供了科学决策和依据。

夏日的一天,某海岛部队首次进行某型远程炮弹实弹射击时遇到了两大难题:一个是弹着点比预定的近几公里,另一个是为炮弹增程的“尾排”装置拆卸不开。实弹射击,被迫停止。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工程师李猛奉命星夜兼程赶到小岛解决这两大难题。李猛让大家远离他,独自一人冒险拆卸这种新弹种,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了技术难题。

不惧险弹

齐齐哈尔某寒区弹药试验场,堆积着一些质量不清、没有正式列装的弹药,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工程师连晋峰和高峰奉命销毁这些险弹。由于堆积时间较长,弹药有些部件拆卸不开,拆卸、销毁,险象环生。连晋峰和高峰小心翼翼,用了3个多小时销毁成功。然而,销毁10多发某型定时杀伤枪榴弹,又给他们出了新的难题。由于这种弹药是寒区试验时留下的,没有“户口”标志,连出厂时间,是哪个厂家生产的都不知道,只有一个看不清的代号。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这种弹药炸毁的特点规律,连晋峰和高峰连续实施4次装填和4次炸毁作业,终于获得成功。这次,他们用科学方法还把“第一次”遇到数种型号的100多发特种引信和400多发炮弹进行了安全销毁。为此,上级为他们荣记三等功。

今年初夏,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高级工程师艾志利来到内蒙古的一个仓库,负责指导销毁一批弹药。现场的状况让艾志利有点“傻眼”:这里有数量极大的某型破甲弹,这种弹药的引信都在弹体内部,销毁,需要把弹体分解开,可有的引信锈死在里面。拆毁程序复杂,用人多,最容易发生事故。作为技术“总监”,艾志利冒着危险,现场讲解、作示范,现场监督,连续干了13天,处置某型破甲弹3.3万多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