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市政府外事接待大厅收藏了一幅高3.6米、宽7.8米的油画《新重庆晨曦》,画作表现了直辖后热情激荡的新重庆风貌,是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市图景。据说这幅作品给所有到过重庆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一种清新的城市品位。
谈到城市品位,必然要讲政府。一个有品位的城市,它的产生需要一个有品位的
一是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顺应时代的脉搏,又要延续历史的文脉。现代城市建设如果切断文脉,失去文化底蕴,就会缺乏特色与个性。要切记“新的建筑容易打造,历史遗产不可再生”。个性化、特色城市的形成发展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保护城市遗产是形成特色城市的个性基础,是打造魅力城市的关键所在。
二是要充分体现改革创新能力。品位之所以被追求,体现在它的前卫性、先进性和时尚性。能够先行试验,引领潮流,创造时尚,不断推陈出新的城市,自然充满魅力与活力。如美国前卫建筑师盖利将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古根海姆美术馆献给西班牙的毕尔巴鄂之后,这座往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立即成为热爱艺术人士的新朝圣地,成为世界艺术建筑的先锋代表,被列入20世纪世界建筑经典。2000年在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展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名列第二,毕城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也随之大大提升。
三是注重小街道、小店铺等城市细节,激发城市活力。城市的品位是从许多城市细节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威尼斯和苏州的魅力就在其一步一景、充满情调的城市细节之中。倘佯在街市中,尽管街面不宽,楼宇不大,甚至有点陈旧,但几乎每一建筑和店铺都值得驻足观赏,细细品味……相反,有的城市虽然街景宏大壮观,现代时髦,但因忽略了细节情调的营造,建筑装饰、临街铺面没有文化的沉积感和独特性,使人感到索然无趣,也就无品位可言。
四是改变大马路主导的都市郊区化发展模式,让城市变得紧凑、节约,让街道恢复生机。城市在过去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选择了“铺宽马路、建环线、大尺度单一功能开发”的造城模式,无个性,没特色,自然谈不上提升品位。即使短时间内经济效益显著,但投资回报率并非最高也不可持续。要清醒地意识到,“大马路+私家车”的发展模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而以小街道建设激活大城市,致力于完善公交体系,解决好低速、阻塞的城市交通问题,建立有效、顺畅的城市脉络,倒能够节约能耗、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与活力。
五是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人才储备,增强市民的参与能力与参与程度。追求科学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仅局限于提升政府品位是不够的。城市建设是政府推动的过程,也取决于普通市民的参与程度,可以说市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同样决定着城市品位的高低。高品位总是与高层次的人联系在一起的,政府部门要防止精英外流,保证人才储备。政治、商业,是文化人才的聚合,培育高品位城市的必要社会基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人才的城市,会产生高尚、高雅的城市品位。由于人才总是聚集在教育、科研、艺术机构,政府和品牌企业中,一个城市上述机构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也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不能汇集人才的城市是难以提升城市品位的。
六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方便人、服务人、发展人、塑造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要充分认识到,既然人在提升城市品位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就需要坚持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打造优美宜人的生存环境。莫斯科早已是闻名遐迩的大都会,但它提出的2020年城市发展目标是“把莫斯科建设成便民城”,道出了建设“宜人的家园”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宜人”应成为衡量城市品位的基本尺度,也就是说,对于城市品位而言,优美的、宜人的、独特的,远比庞大的、浮华的、趋时的更重要。
当今,中国城市化在加速发展,城市品位的提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各级政府需要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把“提升城市品位”当作功在当代、利在后人的大事。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