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立人立业 化育全人

2009-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训贵 我有话说

1948年,梁思成先生在一次讲演中曾提出了“半个人的时代”的问题。21世纪之交,许多学者呼吁改变“重才干、轻德行”的社会现象,倡导“全人教育”。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认为:“所说的全人教育是指完全人格亦即和谐人格而言,人在文化上欠缺了多少,作为人就残缺了多少。”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培养学生的人文

素养与职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把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融为一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凝练出“立人立业”的校训,形成了“思诚贵和”的校风和“乐学善用”的学风,“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我校校训“立人立业”中的“立人”,分别出自《论语》第六章《雍也》:“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臂,可谓仁之方也已。’”第十六章《季氏》:“不学礼,无以立。”“立”的意思,即一个自然人经过学习实践的过程,变为人格完善、身体健康、思想独立、品德优良、知礼守法的社会人,实现正向社会化,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敢于承担责任的现代社会公民。“立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内涵,指不仅自己能够自立于社会,而且要帮助他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立业”即人的职业发展、事业创造,其根据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和发展类型,着眼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立足于未来学生的成才立业、获得事业的发展与人生的成功。“立人立业”校训,其言简意深,文句独特,与我们一贯的办学理念、“全人教育”实践和办学特色相吻合。遵循“文化塑校”理念,我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立了“文化战略”,加强国学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培育学校文化根基,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006年9月,学校创建了国内高职院校首个国学研究所(2009年9月更名为国学院),开展国学教育实践,提升师生整体人文素养,在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国学教育实践和国学院的创建,是我校实施“全人教育”的文化自觉,是探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国学教育在大学生心灵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也在社会上引起关注。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我校亲笔题写了校训。

校风“思诚贵和”中的“思诚”,出自《孟子》第四章《离娄》上。原文为“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朱熹在《孟子章句》解释为:“诚者,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天道之本然也。思诚者,欲此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也。”诚,即诚实无伪,真实客观。思诚,就是指人类追求诚实,而追求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要求,是为人的根本之道。诚实、诚信,也是当今社会普遍缺失的美德与品质。以追求诚实作为城市学院的校风内涵,讲忠诚,重承诺,守信用,不造假,既是做人的基本规范,也是人的职业学习和发展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贵和”出自《论语》第一章《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孔子很重视“和”,将它升格为君子的标准,多次强调“和”的作用。第十三章《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第十六章《季氏》:“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和,原意指有差异的不同事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协调整体,其与中庸思想融合而成“中和”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思想。我校系四校合并组建而成,重构大学文化,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和为贵,追求和谐的校风,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

学风“乐学善用”中的“乐学”,出自《论语》第一章《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六章《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即以学习为人生的快乐。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学习”原则的大教育家。以兴趣为导向,以快乐为原则,是快乐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师生所追求的学习风尚。“善用”,即善于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运用于个人修养、工作和生活之中,学以致用,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我校创办40余年来,为社区培养了20多万人才,形成了植根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优良传统。“乐学善用”学风,与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我校全面实施“全人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明显提高。通过《国学精粹》必修课、选修课和系列课外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心灵的滋养。(二)教师素质和能力得以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设国家和省市级示范性建设实训基地8个,省市示范性(建设)专业5个,省市精品课程9门,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7项。(三)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升,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50多项。(四)生源质量大幅提升,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五)服务社会能力逐年增强。近4年来,接受我校培训人数达5万余人次,为经济社会直接服务的科研项目超百项。(六)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全人教育”的成功实践和显著的办学成效充分说明,“立人立业”的校训精神已深入师生人心,“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日益鲜明。

(作者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