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北十堰:追求文化品格的城市

2009-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王志林 王雪峰 刘爽 我有话说

秦腔楚韵伴着二胡、梆子飘出老远,美声、民族和通俗配以舞蹈总能引来阵阵喝彩。

即使是初冬之夜,22500平方米的十堰市人民广场也成了欢乐的海洋。每晚必来“广场大家唱”的秦大爷上台要露一曲他最拿手的山二黄,他高亢的嗓子刚一亮就引来观众阵阵叫好声。彩灯之下,湖北省十堰市的文化品格亮丽登场。

强筋壮骨凸显文化功能

“热了可以去游泳馆游泳,闲暇之余可以去健身馆健身,去羽毛球馆打球,过去哪有这么好的条件!”家住北京路的李大妈感慨万千。

如今,十堰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从量到质的跨越,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体育中心、美术馆、游泳馆、健身馆、羽毛球馆等种种设施齐全。

今年5月1日,投资300多万元,面积达800多平方米的国内首家汽车博物馆也开馆了。

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国内外大型活动在十堰成功开展。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十堰成功举办,开幕式晚会更是带给市民一场文化视听的盛宴。

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只有大胆涉入‘深水区’,不断改革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被激活。”中共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冀群风如是说。

近年来,十堰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经营、分配机制新改革,新闻传媒业进入整合式集团时代。十堰日报社、广电局得益于“经营与宣传分开”的运作机制,2008年共实现创收7800多万元。目前,十堰日报社正筹备成立传媒集团。

跨区域吸纳社会资本,为文化产业发展补血。引进外资3900万元成立了“十堰市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在全省市州中领先。

降低门槛,民营资本经营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十堰城区现已经发展起各类文化企业(个体户)900多家。

挖掘资源,组织扶持农村民间艺人发展经营性文化。郧县白浪传统吹打乐队、南化倡华电声乐队远近闻名,队员年均收入在6000余元以上。

开拓市场打造文化产业康庄大道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2008年武当山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2亿元。

近年来,武当山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大力实施“文化武当”工程,国内外著名艺术家来采风,港台影视明星来拍电视剧、电影;《问道武当》在央视热播;维也纳金色大厅“武当・中华文化之旅”唱响欧洲,于丹、陈军来此论道,武当文化的声名远播带来了旅游的强劲发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推动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从今年起,十堰市政府将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计划建设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87亿元,截至5月底已动工兴建19个项目。

大山、大水、大人文的厚重与积淀,只争朝夕的文化产业发展,必将使“文化十堰”秀出她美丽的身姿,亮出她最美的金嗓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